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检测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发育不同阶段和自然衰老过程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为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用12,24,36,48周龄自然衰老C57BL/6小鼠为模型。收集12周龄C57BL/6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和24,36,48周龄自然衰老C57BL/6小鼠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卵巢中AMH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MH蛋白在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黄体和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中未见表达。始基卵泡颗粒细胞中AMH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窦状卵泡(P<0.05);窦状卵泡颗粒细胞中AMH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P<0.05);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AMH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鼠龄的小鼠同级别卵泡颗粒细胞AMH的染色程度未见明显差异;但是24周龄以后间质中开始出现AMH蛋白表达,并且AMH的表达随鼠龄增加而上升;48周龄小鼠卵巢间质中AMH蛋白表达明显高于24周龄和36周龄(P<0.05);24周龄与36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技术结果显示,AMH蛋白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随鼠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H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发育早期阶段的颗粒细胞,并且其在间质中随鼠龄增加表达增强,但是在整个卵巢组织中其表达量随鼠龄增加而降低。提示AMH可能在卵泡发育以及卵巢衰老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产物在成年小鼠卵巢组织中的增龄变化.方法:选用12、24、48、75周龄自然衰老C57BL/6小鼠为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年龄组小鼠卵巢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Y)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8-OHdG、4-HNE、NTY在卵巢间质细胞随增龄表达增加(P<0.05).12周龄组3种物质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24周龄含量低于48、75周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48周龄组与75周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组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中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氧化损伤在卵巢间质细胞中随增龄表现明显,间质细胞氧化损伤可能是导致卵巢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人卵巢颗粒细胞不同分离方法.方法 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采卵时的卵泡液,用裂解法、密度梯度离心法、酶解法分离纯化并原代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比较不同的分离方法获得的卵巢颗粒细胞数量、形态及其对早期培养的影响.结果 裂解法得到的颗粒细胞数较密度梯度离心法、酶解法多(P<0.005,P<0.001);比较3种分离方法获得的卵巢颗粒细胞的活性和孕激素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24h后,酶解法得到的卵巢颗粒细胞存活量最多(P<0.05),裂解法得到的存活细胞最少(P<0.05);裂解法获得的卵巢颗粒细胞继续培养48、72及96h均较培养24h有明显细胞增殖(P<0.05),且与其他组存活的细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裂解法得到的颗粒细胞数量多,细胞生长较好,操作简单,是较理想的分离人卵巢颗粒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直接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变化及其功能衰退机制进行研究存在着诸多困难,主要集中在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啮齿类动物的寿命与人类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研究不同时期卵巢功能变化的工作中选择适龄大小的研究对象对于客观反映其生理机制、为人类卵巢功能衰退研究提供参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啮齿类动物卵巢功能与人类卵巢生理年龄的对应关系做一综述。1始基卵泡池的形成时期女性出生时体内始基卵泡的数量是固定的,随着  相似文献   
5.
6.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是起源于卵巢颗粒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3%[1],是最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约占70%[2]。GCT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最常见为雌激素,故临床多表现为与雌激素升高的相关症状,而仅2%~3%的GCT分泌雄激素[3]。本文报道2例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血症及继发闭经的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AGCT)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盆腔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在宫颈复发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毒副反应及时机。方法:27例复发宫颈癌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顺铂60~80mg/m2盆腔动脉灌注后栓塞。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11.11%),部分缓解(PR)12例(44.44%),病情缓解(SD)9例(33.33%),疾病进展(PD)3例(11.11%),总有效率(CR+PR)为55.56%。主要毒副作用为发热、局部坠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结论:盆腔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复发宫颈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在手术放射治疗前或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