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柏地黄丸又名知柏八味丸,出自《医宗金鉴》。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膝瘦软,遗精等症。笔者近年运用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男性不育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近十余年诊疗的30例患者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将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在PCI术中分别采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中测定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手术成功率(靶病变术后狭窄程度小于20%并24 h内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及30天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轻度及重度出血.结果:共有218例患者入选,实际入组完成试验207例,比伐卢定组(n=105)和肝素组(n=102).用药后5 min除肝素组2例需要追加剂量外,其余两组患者PCI术中均能维持ACT>225 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PCI手术成功率和30天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均分别为100%和98.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24 h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95%和6.86%(P<0.05)、30天内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和8.8%(P<0.05),肝素组有1例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比伐卢定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择期PCI术中抗凝治疗,疗效不劣于肝素且出血副作用低于肝素.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病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自华  王凤新  张立伐 《肝脏》2009,14(5):428-429,437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症状与体征,肝功能损伤程度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乙戊肝组),单纯性戊型肝炎患者(戊肝组)各33例及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60例,对戊肝组和乙戊肝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对慢乙肝组和乙戊肝组患者的血清HBV标志物进行对比。结果 乙戊肝组乏力,恶心呕吐,脾大较戊肝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戊肝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戊肝组,分别为(34.2±0.9)g/L和(37.4±1.1)g/L,两组相比较,t值为2.127,P值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乙戊肝组的AST/ALT水平较戊肝组高,且两周后TBil的下降值也低于戊肝组,TBil的下降值分别为(22.15±15.85)umol/L和(71.27±13.25)umol/L,两组相比较,t值为2.378, P值为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戊肝组HBeAg, HBV DNA阳性率均比慢乙肝组为低,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病情较单纯性戊型肝炎为重,肝细胞损伤更为严重,肝功能恢复也较慢;重叠HEV感染后,HBV复制可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罗政  陈友鹏  梁旭竞  张立伐 《临床荟萃》2006,21(12):865-86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谢婵  张立伐 《临床荟萃》2006,21(17):1287-1289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第9位.高额的药费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炎成为当今重要的医学课题.目前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平衡、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发挥自身的免疫调节作用清除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发展,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谢婵  张立伐 《新医学》2007,38(6):373-375
目的:观察国产混合晶型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肝功能异常的慢乙肝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予口服硫普罗宁0.2 g,每日3次.在第1~12周的双盲对照期内,试验组加服混合晶型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服阿德福韦酯模拟片1片,每日1次;在第13~48周的开放治疗期内,2组均予混合晶型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记录2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ALT及AST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48周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试验组治疗12周后的ALT和AST水平均较对照组为低(均为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对照组则为16%.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国产混合晶型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患者,能够有效抑制HBV,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答案下期发表) fA型题1试题1~14 试翅1眼球外壁由角膜,巩膜构成,它们的构成比例为:() A。1:4 丑。1:5 C .1:6 D。1:7 E。1:8 试魔2房水的产生与循环是维特正常眼内压的重要因素,产生房水的组织是:() A.虹膜 B.睫状体 C.脉络膜 D.晶状体 E.玻璃体 试题3在眼外肌中,支配外直肌的颅神经为:()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外展神经 D.面神经 E.三叉神经 试题4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为:() A.圆形 B.正方形 C,三角形一 D.六边形 E.不规则形 试班5光感受器细胞〔籽细胞与锥细胞)的细胞核位于视网膜的哪一层?() A.色素上皮层 B.杆细胞、锥细胞层…  相似文献   
9.
病理组织内肝炎病毒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简便易行,已成为研究病毒性肝炎及有关肝病的病原,病理,发病机理以及各种肝病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各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116例各类肝病肝组织(其中肝细胞癌52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慢性肝炎40例,体质性黄疸8例)及6份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中HCV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HCV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中检出率分别为13.5%(7/52),12.5%(2/16),10%(4/40),而在体质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未检出HCV抗原,HCV抗原可见于癌细胞或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