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或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长时间靶控输注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的改变及其肌松效应。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预计手术时间超过4 h)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Ⅰ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Ⅱ组)。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颤搐反应作为肌松效果的判定指标。以诱导靶浓度2 g∕ml开始效应室靶控输注阿曲库铵,当T1降至0%时,气管插管。术中调节效应室靶浓度以维持T1≤5%。记录两组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变化、4 h时用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7及0.9的时间。结果 两组持续给药20 min~4 h期间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显著下降(P < 0.05);Ⅰ组持续给药40 min~4 h 期间效应室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 < 0.05),且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7、0.9的时间短于Ⅱ组(P < 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维持相同的目标肌松,阿曲库铵效应室浓度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且前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肌松恢复更为迅速。 【关键词】 靶控输注 阿曲库铵 七氟醚 异丙酚 神经肌肉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印例,年龄18~60岁,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AHH组,每组30例,各组按顺式阿曲库铵首剂量(首剂量分别为30、40、50μg/kg,总用量100 μg/kg)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10例.采用TOF-Wateh~(R)SX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情况.AHH组经30~4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行血液稀释,AHH后各亚组分别给予首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当T_1达最大抑制后再注入余量.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临床肌松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T_1抑制50%、90%、95%时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ED_(50)、ED_(90)、ED_(95).结果 与C组比较,AHH组顺式阿曲库铵ED_(50)、ED_(90)、ED_(95)升高,肌松起效时间延长,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缩短(P<0.05或0.01),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可降低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  相似文献   
3.
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COPD患者28例,年龄65~84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TV组,n=14)和低潮气量组(LV组,n=14).均于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TV组潮气量(VT)为10 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0;LV组Vr为5~6 ml/kg,PEEP为0~5 cm H2O.采用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及动态肺顺应性(Cd).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1)、侧卧位单肺通气90 min(T2)、术毕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3)及术后24 h(T4)时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呼吸指数(RI);取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升高(P<0.05);与TV组比较,LV组T2-4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降低(P<0.05),T1-3时Ppeak及Raw降低,T2.3时Cd升高(P<0.05).T1-4时2组OI、RI及P(A-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VT,通气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减轻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而湿浊痰饮等停聚于舌面则为腻苔,临床多见湿浊、痰饮、顽痰等阳气被阴气所抑的病变。本文从古今文献入手对腻苔的成因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认为腻苔的成因主要为脾胃病变,饮食不洁,药物影响和季节气候的影响,分类主要分为白腻苔、黄腻苔、灰黑腻苔,滑腻见蓝色,厚腻如积粉几种。临床诊病看舌苔要统观全局,参考脉、症、便、溺,否则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主要思维方式,包括象和思维两个部分。在中医藏象理论形成中,象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其中,并对藏象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五脏中肝脏为例,肝藏象的形成即通过对肝脏直观的形态和结构物象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思维提取和总结规律的过程。本文以肝藏象理论的形成为例浅议象思维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体重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价糖尿病兼抑郁症的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 =8):正常组(N组),2型糖尿病组(T组),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组(T+D组)。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后,在慢性束缚的第0、7、14、21天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并对大鼠的宏观表征、饮食量、粪便、小便、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在第21天利用行为学设备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检测大鼠的抑郁程度,验证评价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给予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STZ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后,T+D组大鼠的毛发散乱,无光泽,活动迟缓,进食量、饮水量增加,粪便尿量增加,精神萎靡。第0、7、14、21天T组和T+D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21d慢性束缚刺激后,T+D组体重比T组大鼠体重增加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0、7、14、21天,T组和T+D组大鼠血糖均升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1 d慢性束缚刺激后,第21天T+D组大鼠血糖比T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5 min内总移动距离有变化,与N组相比,T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N组相比,T组大鼠5 min内移动速度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及21天慢性束缚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适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有目共睹,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却众说纷纭。BDNF不仅与糖尿病机制相关,且参与情绪调节。给予外源性BDNF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量、糖尿病症状及抑郁行为。以BDNF作为切入点,研究中药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及BNDF的关系表明,三者之间关系密切。BDNF不仅与糖尿病机制相关,且是情绪调节方面的一个因子,BDNF-Va166Met基因多态性,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遗传因素,BDNF可透过血脑屏障而到达中枢,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ERK1/2信号通路和/或PI3K信号通路,作用于神经细胞,引起血糖的变化。BDNF作为突触间单胺调节的下游靶点,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5-羟色胺、胆碱能神经元的再生,可以产生抗抑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80年代微观辨证的概念产生以来,作为一种新生的辨证体系,在实践运用中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微观辨证通过运用各项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不仅加深了中医证候在深层次上的认识,而且还深化和补充中医传统辨证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客观的辨证方法。而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为促进微观辨证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就有消渴郁证的文献记载,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两个方面。而临床上消渴郁证的症状体征具有多样性,临床漏诊率高达40%~50%。从辨证分型来说,消渴郁证一般分为4种分型,即肝气郁滞、痰气交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其中肝气郁滞所占比例最高。因情志不遂与消渴郁证密切相关,所以从肝论治,疏肝理气应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并在论证、立法、处方、用药、开导5个环节寻求最佳方案进行治疗。情绪的调节有益于消渴病的控制,而消渴的调控也有疏肝解郁之效,降低患者因负性情绪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