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1.
论述了脏腑辨证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有关内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脏象学说理论,从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特点出发,分析脾与胃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证候类型及其相关性,以指导理论学习和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主外感表证”,这已为历代中医学家所共识,对其病机的阐释,历版《中医诊断学》全国统编教材基本相同,认为“外邪袭表,影响卫阳温分肉的功能,肌腠失煦则恶寒;邪气外束,玄府闭塞,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1]。对此理论,笔者存有疑问,今试作探析,以求正于同道。1 问题的提出  表证见于外感病初起阶段,在《伤寒论》属太阳病范畴。《伤寒论·太阳病篇》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对此内容,清·程郊倩注:“恶寒者,太阳为邪所袭,郁而不宣故也”。此前,《素问·调经论》指出:“卫气不得泄越,故发热”。这可…  相似文献   
4.
三、脾与胃病辨证脾、胃共处中焦,以经脉互为络属而相表里。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胃主降。所以,它们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等失常。脾又具有统血的功能,所以,脾的病变还可以反映在血失统摄而发生的出血病证。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脉诊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芬 《国医论坛》2001,16(1):9-10
探析《金匮要略》的脉诊运用,展现仲景凭脉识病、确定病位、推求病因病性、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独到之处,并具有广泛、准确、巧妙等特点,进而说明该书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脉症顺逆,是指从患者的脉象与除脉以外的其他症状所揭示的辨证意义是否一致来判断病情的复杂程度和预后的吉凶。脉症相应为顺,脉症不相应为逆。一般来说,后者较之前者,病情更为复杂。对于脉症不相应的辨证,目前《中医诊断学》的教材多引用张介宾的“盖症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及何梦瑶的“凡脉症不相应,必有一真一假”等言,说明必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