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肝冲剂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取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取丙肝冲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情况,记录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转阴、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转阴率为17.14%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6个月、1年后的下降率分别为20.0%、34.29%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ALT值为(49.22±18.62)IU/L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取丙肝冲剂治疗,可提高HCV RNA下降率,控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循坏障碍特点。结果经治疗,19例患儿治愈,7例好转,6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病患儿病死的主要因素为循环功能衰竭;早期识别并进行适宜的循环支持及综合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死率,促使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8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均应用LAM胸腺肽α1持续治疗,随防1年。结果68例中存活52例,占76.47%,死亡16例,占23.53%。结论LAM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乙型肝炎可明显降低早、中、晚期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联合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0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592例,并发难治性腹水者58例,占9.8%。其中30例在保肝、限水、限钠、提高胶体渗透压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向腹腔内注射多巴胺、呋噻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396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98例,占24 7%,对其中53例采用谷胱甘肽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颅内感染,占全身结核病的6% [1].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由新型引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确诊方法主要依靠病源学检查[2].  相似文献   
7.
4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系统急性传染病,常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以发热、头痛起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多在2~10岁.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47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杰  周成运  王良超 《肝脏》2004,9(4):282-283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 3 96例 ,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98例 ,占 2 4.7% ,对其中 5 3例采用谷胱甘肽治疗 ,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8例全部为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 ,男 5 6例 ,女 42例。年龄 2 6~ 65岁 ,平均 (4 2 .6± 10 .3 )岁 ;病程 1~ 2年。肝损害符合以下标准 :①有应用抗结核药史 ;②既往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 ;④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3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A组,37例)和常规对照组(B组,36例)。B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A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则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 A组增幅大于B组(P<0.05);②给药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其中A组头痛、疲劳、眩晕及恶心症状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同B组的13.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予以常规药物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2006—07~2009—06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