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王瑶芬 《临床荟萃》2014,29(4):474-47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内脂质蓄积及肝细胞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日趋低龄化。因此,探讨NAFLD是当代世界肝脏病学领域面临的新挑战,现参考现近代多个综合研究,对NAFLD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相关疾病及治疗进行综述,为更好地预防和有效地治疗NAFL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重型肝炎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重型肝炎合并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硬化、重型肝炎合并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血培养分离出41株细菌,常见菌属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12株占29.3%,葡萄菌球菌属9株占21.9%,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3株各占7.31%,真菌4株占9.7%;感染危险因素:侵袭性操作23例(36.9%),间歇使用激素11例(30.6%),抗菌素治疗8例(22.2%);有原发感染病灶者占83.3%(30/36);36例肝硬化、重型肝炎并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的恶化及病死率为63.9%(25/36)。结论:合理应用抗菌素、严格掌握激素及各种侵入性操作适应证,是降低医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的重要手段。一旦疑诊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将ECS引入临床课程的教学,学生经预习、实践和点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利用ECS模拟教学优于传统教学,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熊英  王瑶芬 《山东医药》2006,46(32):58-59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以肝病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8例WD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7~32岁,其中7~14岁发病16例,15-32岁12例。其亲属中1例死于WD,1例死于肝炎,1例死于肝硬化。病程为5d~8a。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等,并追查所有纳入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3年3月。纳入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n=708),Meta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24周HBV DNA转阴率略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8周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8周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十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BSCO、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等,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09年5月:纳入聚乙二醇十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比较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疗程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n=688),其中4个研究疗程为48周,2个研究为24周,我们按疗程进行了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d,48周)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普通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d,24周)仅在HBV—DNA阴转率方面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RR=1.44,95%CI(1.01,2.05)].但HBeAg阴转事、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8周疗程的聚二乙醇干扰素效果优于普通干扰素,24周疗程的聚二乙醇干扰素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其他方面与普通干扰素相当。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故上述结论在临床使用时应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小型子宫肌瘤,采用药物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我院自1992~1993年门诊对小型子宫肌瘤42例应用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22岁。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多30例,占71.4%,腹痛40例,占95.2%。体征: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短期内阻断慢性乙型重度肝炎疾病进展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乙型重度肝炎有向重型肝炎发展倾向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采用综合性护肝治疗;治疗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8周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生化指标、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生存率用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重型肝炎发生率、生存率分别为25%、65%和90%、5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 DNA的下降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能在短期内阻断慢性乙型重度肝炎进展,提高生存率,有效阻止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JNK信号通路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的活化对大肠癌细胞运动、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大肠癌转移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LoVo细胞无血清饥饿24 h同步化后,对照组无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干预,FN组给予FN 10,20,40 mg/L,24 h干预.JNK抑制剂组给予FN 40 mg/L+SP600125(20,40μmol/L)干预24 h.用Boyden小室法检测其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JNK磷酸化和MMP-9蛋白质表达.结果:FN可剂量性增加LoVo细胞运动和侵袭细胞数,SP600125能明显减少FN诱导的细胞运动和侵袭力.与对照组相比,FN 40 mg/L干预时P-JNK和MMP-9明显增高(38.39%±5.97% vs 28.61%±4.19%;58.25%±6.53% vs 33.43%±2.05%,均P<0.01).与FN 40 mg/L组相比,SP600125 40 μmol/L能明显抑制p-JNK和MMP-9蛋白的表达(29.59%±2.17% vs 38.39%±5.97%,36.69%±4.20% vs 58.25%±6.53%,均P<0.01).结论:大肠癌细胞JNK磷酸化可激活其下游成员使大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导致大肠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力增加,最终促进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熊英  王瑶芬 《临床荟萃》2008,23(9):618-6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V DNA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ICD) 及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常规无茵分离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3例健康献血员PBMC,各分两组培养72小时,其中一组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后经碘化丙啶(PI)染色,另一组未加PHA经PE-抗FasL标记,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PBMC凋亡率及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BMC凋亡率及其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06±7.77)% vs (14.66±3.27)%, (0.846±0.299)% vs (0.432±0.126)%(t值分别为4.93,4.65,P<0.01).HBV DNA高水平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率及其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分别为(33.73±5.44)% vs (25.61±5.05)% vs (18.85±4.05)%,(1.055±0.224)% vs (0.880±0.285)% vs (0.603±0.208)%(H值分别为23.29,8.92,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率与其FasL表达呈正相关(r值为0.7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存在AICD现象,HBV感染可激发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L的表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CD及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