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抗菌药在外科领域中主要用于防治术后伤口感染。近年来术前预防用药的范围有所扩大 ,大量资料表明 ,选择性手术用预防性抗菌药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1]。目前 ,抗菌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较多 ,且数量、金额上升幅度较大。鉴于此 ,笔者收集了本院 32 0例住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用药资料 ,并对手术患者抗菌药费用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1 临床资料1 .1 病例简况 抽查外科系统 1 998~ 2 0 0 0年住院手术患者 32 0例 ,男性 2 5 2例 ,女性 68例 ;年龄 4a~77a,住院平均 ( 36.33± 1 7.3) d。1 .2 各类手术例次 癌瘤切除…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患者,女,62岁,1996年7月28日就诊。1年前,脚、手、头相继出现发作性剧烈刺痛,以夜间为甚;半年前出现脚、手皮肤潮红、足部紫绀,并有多个约3cm×3cm大小不等的红斑,压之褪色,有时红斑内出现如黄豆大小的棕褐色斑,压之不褪色;患者手足灼热、喜冷恶热,头部时感灼热;心烦,口舌干燥,喜饮,小便黄赤。本病曾在某上级医院诊为“微动脉硬化”,给以降血脂、抗凝血、扩血管治疗数月之久,病情有增无减;前曾给予身痛逐瘀汤10余剂,亦罔效。诊见:血压18/11.3kPa,患者体丰色白而嫩,两颧赤色如赭,双手拇食两指爪甲青紫,唇舌紫暗,舌边鲜红,苔薄灰白而燥,脉洪数。诊断:红斑性肢痛症——热邪入血致瘀。治拟: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紫草20g,生地30g。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根据辨证予口服中药。每日l剂,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予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液组成:地榆、双花各30g,白芨l0g,黄柏l0g,黄连l0g,锡类散5g。每晚先将双花、黄柏、地榆、黄连煎煮浓缩滤汁,白芨用水适量,浸泡l小时煎煮3次用纱布过滤成白芨胶,取锡类散与白芨胶充分研匀加入上液中装入250mL瓶中冷却至39℃~40℃后、睡前直肠点滴。一日一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药物不良反应,两周疗程结束后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56例中治愈19例,基本治愈21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1.2%;对照组54例中治愈11例,基本治愈15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48.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促进结肠黏膜愈合,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088-1090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 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2000~2004年142例脑梗死病人.脑梗死前有TIA病史者分为3组,A组30例,TIA持续时间10 min;B组30例,TIA持续时间10~20min;C组30例,TIA持续时间20 min;52例无TIA病史者列为D组.采用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对各组患者入院后24 h、21 d及发病后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Pullicino等公式对各组病人发病21 d时进行脑梗死体积计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病人发病12、24、48、72、96 h时血清MMP-9的水平.结果 A、B、C 3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D组,B组病人明显高于A、C两组;发病21 d时,A、B、C 3组病人梗死体积明显小于D组,B组最明显;每组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呈动态变化即发病12 h开始增高,48 h达到高峰,96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B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血清MMP-9的含量明显低于A、C两组,且明显低于D组.结论 缺血耐受在脑梗死前合并TIA的患者可能发挥作用.其作用可以与MMP-9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和开发一种新型的从冻存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提高冻存脐带血分离获得EPC的成功率。方法:自液氮罐中收集公共库中2000年至2001年保存的12例冻存脐带血,37℃水浴锅中快速复苏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洗涤,获得总有核细胞(TNCs),将TNCs接种至培养皿中诱导扩增EPC。使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EPC并确定纯度。采用下列方法体外鉴定内皮祖细胞的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特异性摄取Dil-Ac-LDL和FITC-UEA-I的功能、在基质胶中形成毛细管样结构的情况,ELISA法检测释放VEGF因子的功能。结果:培养3周后,出现1-5个鹅卵石铺路石样内皮祖细胞集落。体外培养第1-3代EPC,其表面CD31、CD34、CD144和VEGFR (CD309)标记阳性率分别为(92. 91±5. 20)%、(30. 0±23. 27)%、(88. 55±3. 83)%和(67. 21±12. 12)%。EPC细胞具有特异性内吞Dil-Ac-LDL和FITCUEA-I、形成毛细管结构,释放低浓度VEGF因子等功能。结论:采用本方法从冻存脐带血中分离EPC的稳定性与重复性高,从冻存的脐带血中分离EPC的成功率可提高至85%。该方法为临床应用丰富的内皮祖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山东医药》2009,49(27):7-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巨噬细胞中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表达影响及可能参与的信号途径.方法 在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THP-1),加入佛波酯(PMA)培养48 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在高浓度胰岛素状态下,分别加入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和胰岛素信号途径阻滞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ACAT-1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CAT-1 mRNA水平.结果 在高胰岛素状态下,给予罗格列酮干预后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再加入SB203580后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较加入罗格列酮时均增加.结论 p38MAPK途径参与了PPAR-γ抑制ACAT-1的表达,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掌握这些药物的特性将有助于对糖尿病人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药物。现将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和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新观点综述如下。 1 对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新认识 1.1 磺酰脲类第一代有氯磺丙脲(chlorprpamide)、甲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甘油醛磷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磷酸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它能激活各种酶,如体内的巯基(-SH)酶等,从而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也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本文就有关文献综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谷胱甘肽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能提供巯基、半胱氨酸,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与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并能结合亲电子基与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具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直接使自由基还原或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合成。谷胱甘胱过氧化物酶能消除体内过氧化氢,并且可以预防体内羟基(-OH)的形成。高血糖可使组织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导致谷胱甘肽依赖性H_2O_2降解机制受损害,从而使神经组织易受损伤。姚民秀等对28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在较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谷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