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2.0 ng·mL-1)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为地高辛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服用地高辛进行治疗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纳入患者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值分为达标组(0.5 ng·mL-1≤血药浓度值≤2.0 ng·mL-1)和超限组(血药浓度值>2.0 ng·mL-1),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肾损害情况、日均服药剂量,合并用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性别(OR=0.379,95% CI:0.244~0.589)、肾损害情况(OR=0.252,95% CI:0.162~0.391)、日均服药剂量(OR=0.438,95% CI:0.279~0.689)、合用促胃动力药(OR=1.975,95% CI:1.294~3.013)、合用抗菌药物(OR=0.471,95% CI:0.299~0.741),合用β受体阻滞剂(OR=0.454,95% CI:0.277~0.642)以及合用芪苈强心胶囊(OR=0.096,95% CI:0.026~0.353)是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所筛选出的7项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742,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出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能够预测其相关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有着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甄别洋地黄中毒高风险人群,提前准备应对方案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tau蛋白对神经来源的细胞株SHSY5Y及体外原代培养的神经元是否有毒性作用.方法 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人tau蛋白加入SH-SY5Y细胞和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培养液中,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凋亡诱导蛋白CHOP及内质网应激上调蛋白ARMET的表达情况研究tau蛋白对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随着tau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胞体逐渐变圆,突起减少甚至消失,染色质聚集,部分神经元出现了凋亡.MTT检测结果显示tau蛋白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同时发现,细胞外的tau作用可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CHOP和ARMET的表达.结论 重组人tau蛋白对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该作用可能部分与tau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截至2020年3月24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50例住院期间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的COVID-19患者资料,总结和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平均改善时间为(10.83±5.91)d。经7 d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C反应蛋白等)正常患者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其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最为明显。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4例,多为轻症,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在COVID-19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方案可供临床治疗经验性选择,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可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on,HTPR)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223)和验证集(n=61),分析建模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生氯吡格雷HTP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 15 μmol·L-1、超敏C反应蛋白≥ 3.0 mg·L-1、多支血管病变和携带CYP2C19*2是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14(95% CI:0.732~0.846)和0.778(95% CI:0.741~0.802),校正曲线均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ROC曲线AUC分别为0.845和0.774,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导致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筛查高风险患者和优化抗栓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人参皂苷Rh2(G-Rh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N组以及G-Rh2药物干预组。DN和G-Rh2药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N大鼠模型,Control组大鼠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溶液注射。待DN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后,G-Rh2药物干预组给予G-Rh2(20 mg·kg-1 ·d-1)连续灌胃12周,Control和DN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I、CollagenIII、Cleaved-caspase-3、Bcl-2、DDR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定位检测肾组织DDR1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DN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CollagenI、CollagenIII、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DN组相比,G-Rh2药物干预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细胞凋亡指数,CollagenI、CollagenIII、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G-Rh2抑制糖DN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DD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参与胆道术后伴发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胆道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尤其是多药耐药菌的防治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以及腹痛等病情变化,提供合理性意见,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其主要药物治疗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第2天,血常规白细胞15.76×109/L,中性粒细胞80.9%,诉有发热、头疼等不适,体温38.7℃,考虑胆道感染尚未控制;针对患者感染部位、抗菌药物药动学及抗菌谱等特点、可能为耐药菌等情况,临床药师建议将抗菌药物头孢米诺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次/12 h,静脉滴注,同时留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待药敏结果报告后再作调整;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干扰体内维生素K的代谢,造成出血倾向,建议加用维生素K1,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建议,治疗3d后患者体温逐渐得到控制,腹痛、头疼等不适症状有所缓解,复在血常规白细胞10.85×109/L,中性粒细胞75.2%;胆汁细菌培养3d后回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维持前抗感染治疗方案,治疗7d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药学监护,对多药耐药菌的预防与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的方法学。方法血清酸化后用环戊烷提取,选择环己烷羧酸为内标,以α-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采用Symmetry C18(250mm×4.6mm,5μm)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检测波长为248nm,流速1mL·min-1,柱温3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内标环己烷羧酸和VPA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0min,15.0min,分离效果良好,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在6.25~200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2),平均回收率98.2%,日间RSD〈5%。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合临床常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