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阻塞平面对上气道气流场的影响。方法 选取鼻、口咽以及鼻腔和口咽气道狭窄的重度OSAHS患者为病例1、病例2、病例3,建立上气道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气流为600 ml,获取上气道气流场各代表截面呼气、吸气相压强、流速;分析不同阻塞平面对OSAHS患者上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结果 病例1、病例2、病例3鼻阈区压强降、鼻阻力及口咽截面压强变化具有一定特征:①鼻阈区压强降占鼻腔整体压强降百分比分别为25%、64%、33%,病例1、病例3明显小于病例2;②吸气相鼻阻力:分别为0.775、0.711、0.835 kPa·s/L;③腭后区至口咽部的压强降渐增大:腭后区压强分别为-46.5、-42.7、-50.1 Pa,口咽部压强分别为-209、-70、-261 Pa。结论 OSAHS患者上气道单一鼻腔或咽腔部位狭窄在影响局部通气功能的同时,上气道其他区域如鼻阈、鼻腔或咽腔通气功能也有减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挤切刀”在儿童扁桃体挤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共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例,手术使用“电挤切刀”;对照组21例,手术使用常规挤切刀.对两组手术历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反应程度及术后再出血等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历时:实验组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对鼻腔气流场的影响。方法对1例健康国人行鼻CT扫描,进一步完成鼻腔气道结构表面三维重建,分别在模型的鼻瓣区、鼻甲前区、鼻腔中部对应鼻中隔部位建立直径10 mm的圆形穿孔,分别设定边界条件并求解黏性流体运动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分析通气量为12 L/min时的气流场。结果穿孔前鼻腔气流场符合正常国人特征;穿孔后吸气和呼气相鼻中隔穿孔区域气流形式紊乱,形成大小、数量不等的漩涡,双侧鼻腔存在10~20 mL/s的气流分流现象,但鼻腔中部对应穿孔区域呼吸两相气流形式不同。结论鼻中隔穿孔后穿孔区域形式紊乱,主要表现为大小、数量不等的漩涡,对毗邻气流影响程度不同;鼻腔双侧存在少量气流分流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眼震电图检查前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ASC-BPPV)眼震电图定位模式的合理性,评价在此诊断基础上采用反式Epley耳石复位法(T-CRP)的疗效。 方法  收集8例诊断为AS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ASC-BPPV 6例,左侧ASC-BPPV 2例,病程1周~6月。所有病例均进行眼震电图定位模式定位后行反式CRP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8例ASC-BPPV的眼震表现均符合ASC-BPPV眼震电图定位模式,经反式CRP治疗后8例眩晕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5例达到痊愈效果,占62.5%,3例治疗有效,占37.5%。 结论  ASC-BPPV的眼震电图定位模式符合临床客观资料,其与内耳解剖密切相关,临床上反式CRP是针对ASC-BPPV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在喉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对63例喉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进行AR和ER的测定。结果:AR和ER在癌旁正常组织和喉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在喉癌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率为68.3%,ER为69.8%,AR和、E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临床分型无关(均P〉0.05)。AR的表达率随喉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ER则相反(P〈O.01或P〈O.05)。有淋巴结转移者AR表达增强,ER表达降低,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喉癌的发病有关,AR和ER可作为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标志;但AR及E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因此,尚不能用AR及ER的表达来解释喉癌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说明男女喉癌在发病率上的明显差异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7.
例1,女,23岁,以胆石症合并梗阻性黄疸入院,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胆总管下段壶腹有一直径约0.3~0.5cm的结石镶嵌,用Kocher手法游离十二指肠,在双合诊固定结石情况下,用取石钳及刮匙仍无法取出,而用胆道探子试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内,换用3号探子向下探查时感到突破感,但发现探子头于胃结肠韧带处穿出,打开胃结肠韧带见穿孔处位于十二指肠环内侧胰头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术中保留一侧杓状软骨的手术方法及在改善患者术后发声的作用。方法:26例双声带受累的声门型喉癌(T1b、T2和T3分别为11、12和3例)病变重侧均行半喉全部切除,病变轻侧声带受累未超过膜部的2/3,离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尚有3mm的安全界,在保留杓状软骨的同时保留该侧甲状软骨板后下1/3,以防喉返神经损伤,从而确保杓状软骨的正常运动。上提修复后的残喉体与舌根、会厌吻合,重建新喉。结果:全部病例术后7~23d内恢复正常饮食。25例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6.2%(25/26)。全部病例恢复了发声功能,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声嘶,18例发声时有响声,能胜任室内言语交流,言语可被清楚理解;8例发声时响度较低,1m内近距离言语交流无障碍,在安静环境下言语可被清楚理解。术后无咽瘘和肺部并发症,2例局部感染者7d内治愈。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1/2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1/26)。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术后满3年者17例,死亡1例、失访1例,3年生存率为88.2%(15/17);术后满5年者10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为80.0%(8/10)。结论:经过选择的双声带受累病例,保留一侧杓状软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发声质量。杓状软骨主动的前内方向运动和会厌的相向运动可能是发声质量得以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及评估大连地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辅助发声方式,为选择最佳辅助发声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访73例大连地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并根据术后发声方式分为气动式人工喉组,电子喉组及食管发声组.由耳鼻喉科医师主观评估嗓音的清晰度,连贯度,响度及音色;使用声学分析仪器客观评估嗓音的基频,基频微扰,声强,最长发声时间及一口气音节数.结果 (1)大连地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气动式人工喉组27例,电子喉组14例,食管发声组6例.(2)主观评价中,气动式人工喉组在言语清晰程度、音色方面分值高于电子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动式人工喉组在言语连贯程度、响度及音色方面的分值也高于食管发声组(P<0.05).客观评价中,气动式人工喉组的基频、声强、基频微扰、最长发声时间及一口气音节数均优于食管发声组(P<0.05);气动式人工喉组与电子喉组在基频微扰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气动式人工喉发声流畅、语言连贯、声量大、音色接近正常,基本能满足日常会话交流需要,可以作为全喉切除术后辅助发声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缺氧刺激鼻息肉内成纤维细胞来观察VEGF的表达。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6例。测量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氧分压,并以患者鼻息肉为材料,提取成纤维细胞,并在低氧环境刺激下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窦平均氧分压47.74(36.72,56.84)mmHg。6例存在上颌窦内积液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中VEGF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鼻腔分泌物和血浆(P<0.05,P<0.005)。息肉内提取的纤维原细胞在低氧环境下培养10、20 h产生的VEGF比普通氧分压环境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存在低氧的病理环境,低氧促进了鼻息肉成纤维细胞中VEGF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