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EPQ评定,比较2组的差异,并以病例组SCL-90的总分以及因子分作为因变量,EPQ各因子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病例组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内外向分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EPQ的各因子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别与SCL-90总分或部分因子分相关(均为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障碍较明显;个性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对患者心理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自杀未遂来访者的有关特征。方法以2007-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222例自杀未遂来访者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和自杀诱因进行分析。结果 222例咨询者男女比例为1∶2.13,以20~29岁73例(32.88%)、30~39岁65例(29.27%)为主。自杀诱因多以受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困扰为主(43.24%),其次夫妻感情或亲子冲突42例(18.92%)、失恋38例(17.12%)、精神病性症状支配23例(15.32%)。自杀方式以服安眠药或农药(39.64%)和割腕或其他利器自伤(36.04%)较多。疾病分布以抑郁症(46.39%)、精神分裂症(20.72%)和应激相关障碍(16.22%)为主。结论自杀未遂者具有一定人口学特征,自杀诱因多为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所困扰,多见于抑郁症,应预防再次自杀。  相似文献   
3.
3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特征及其心身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患者的睡眠特征和心身状况。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分析仪 (PSG)、SCL -90对 3 0例SAS患者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查。结果 :病例组存在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 ,其SCL -90总因子分以及躯体化、强迫、敌意、抑郁、焦虑和附加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SAS患者的心身症状严重程度与总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时间呈较强负相关 (r =-0 83 ,-0 87) ,与夜间觉醒时间所占比例呈较强正相关 (r =0 71)。结论 :SA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心身健康状况较差 ,需要进行适当的医学干预  相似文献   
4.
<正>抑郁症是复发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一直被众多学者所关注。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的关系较少报道。笔者收集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2006年1—12月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抑郁症患者89例及健康对照者40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的水平.结果 (1)病例组IgG、IgA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O.05),病例组C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组的体液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体液免疫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不同阶层育龄妇女婚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阶层的育龄妇女婚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Olson婚姻满意度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等工具,随机调查已婚育龄妇女,共计175例完整资料.按阶层不同,把研究对象分为计生组(A组)、较高阶层(服务对象)组(B组)和较低阶层(服务对象)组(C组).对三组有关指标分析.结果 (1)A组、B组婚姻满意度分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婚姻满意度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组5个变量进入方程,为年龄、婚龄、经济福利满意度、积极应对方式、客观社会支持;B组6个变量进入方程,为消极应对方式、躯体健康满意度、社会支持利用度、年龄、积极应对方式、精神质;C组4个变量进入方程,为精神质、社会支持利用度、内外向、婚龄.结论 (1)计生组与较高阶层组婚姻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二者均高于较低阶层组.(2)阶层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三组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量表应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在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广泛,尤其对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优于其他量表[3],同时该量表是唯一一个将社交焦虑障碍的回避症状及害怕症状分开评定的量表。因此我们探讨LSAS在评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的信度及效度,以及该量表在医生评定及患者自评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收录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门诊求诊的未经治疗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患者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共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37岁,平均(26.2±4.8)岁,病程2~12年,平均(5.5±4.3)年,均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广泛亚型。收录中山大学168名社交恐怖症量表分小于24分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为20~22岁,平均(2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由作者翻译成中文的LSAS(中文版LSA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在正常对照组中随机抽取31名学生于4周后重测LSAS量表以观其重测信度。在5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在自己完成量表后和一名精神科医生会晤。该精神科医生就患者的情况使用LSAS量表评分。并比较自评与医评得分的可能差别。结果①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LSAS总分与24条项目的Cronbath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3及0.77;②LSA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31名正常对照组4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68~0.79;③LSAS对判别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在校大学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03,以总分大于35分为界来判断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其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81;④患者组LSAS总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6±28.3与29.1±17.3比较;P<0.001);⑤对33例患者既行自评又行医评,自评与医评得分无明显差异(64.1±30.1与61.9±23.8比较;P>0.05)。⑥无论在患者组还是在正常组,LSAS的总害怕分均高于总回避分(分别为36.8±14.1与30.0±16.0比较及16.5±9.4与12.6±9.6比较;P<0.001)。结论LSAS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在评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中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且我们建议LSAS自评总分大于或等于35分者为可能有社交焦虑障碍。LSAS在患者中的医评与自评结果无明显差异,所以临床上可使用患者自评代替医评以节约时间。我们的结果也显示出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害怕症状明显均高于回避症状,因此我们认为害怕症状可能先于回避症状出现,并且可能是对社交的害怕(负性思维)导致了回避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不同阶层育龄妇女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阶层的育龄妇女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等工具,随机调查已婚育龄妇女,共计175例完整资料。按阶层不同,把研究对象分为较高阶层组(计划生育服务者,A组;服务对象,B组)和较低阶层组(服务对象,C组)。对3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A组、B组婚姻质量“总分”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婚姻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组7个变量进入方程,为婚龄、年龄、经济福利满意度、积极应对方式、神经质、客观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频数;B组4个变量进入方程,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方式、精神质、社会支持利用度;C组8个变量进入方程,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客观社会支持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婚龄。结论:A组与B组婚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二者均高于较低阶层组;阶层是影响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3组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6例首发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2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疗效、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等.结果 失访率35.71%,随访患者中63.89%恢复原来的工作或学业,77.78%服药完全依从.疗效指数为3.0±1.2,疗效指数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结论 提高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gnosis of first-episode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attempted suicide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attempted suicide were evaluated by curative effect,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social function after 2 years follow-up. Results The missing ratio was 35.71%,63.89% of patients with follow-up recovered the job or got back to school, 77.78% were in completely compliance with the doctor's advice. EI was 3.0±1.2, the score of EI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medication compliance. Conclusions High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attempted suicide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0.
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怀孕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也会出现心理和情绪变化。有作者报道焦虑和抑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常见的症状或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1-3]。Affonso等人报道孕妇在妊娠期间最常见的情绪有发怒、紧张担心、病理性焦虑。大约50%的孕妇有抑郁症状[4]。国内报道11%孕妇产前有焦虑或抑郁症状[5]。本文通过对照研究,了解孕妇在妊娠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1999年7月~8月间到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均为初孕妇。共52人。年龄20~37岁,平均27.96±3.04岁;大专以上教育程度2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