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误诊原因分析与定性诊断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原发性甲旁亢)误诊原因,总结本病定性诊断的体会,对1986~1997年收治的22例原发性甲旁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22例均误诊,平均病程4.5±1.2年。原发性甲旁亢早期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和诊治经验;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局限性等是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①提高对原发性甲旁亢的认识,重视其早期症状,是定性诊断的重要线索;②对可疑病例应反复多次测定血钙和血磷、24小时尿钙和尿磷,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并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综合分析是定性诊断的主要根据;③普通X线检查对原发性甲旁亢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3岁。主因上腹部剪刀刺伤4小时急诊住院。Bp13/9.3kPa,心率110次/分,神志清楚,剑突下5cm稍左可见一长约3.5cm伤口,有血液外溢及少许大网膜脱出,全腹轻压痛,肠鸣音稍弱,Hb148g/L,WBC3.43×10~9/L。诊断为腹部开放性损伤合并大出血。双上肢静脉输血输液的同时送手术室,手术探查时血压测不到,给予加压输血。手术见腹腔内积血约  相似文献   
3.
冷冻外科治疗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良  王克诚 《河北医药》2006,28(11):1017-1019
20世纪60年代,Cooper发明了用液氮作为冷冻装置行局部组织冷冻,并将冷冻技术应用于外科临床.国内冷冻外科起步稍晚,在20世纪70年代初,冷冻外科在许多临床科室逐步开展,80年代,已普及至全国各级医疗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冷冻器械的形状、性能等方面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我国库蓝公司自行研制的二氧化碳冷冻机在多项指标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促进我国冷冻医学更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现代化冷冻器械的温度可控性以及多种精巧形状冷冻探头的成功制造,拓宽了冷冻外科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克诚  徐德龙 《河北医药》2001,23(7):483-484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以下简称原发性甲旁亢 )系一种较为少见的代谢性疾病 ,因多种因素 ,在医疗实践中时有误诊或延误诊断 ,致使病程迁延 ,病情加重 ,从而影响预后。现就本病的诊断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1 误诊原因原发性甲旁亢临床误诊率较高。分析其误诊原因主要有 :(1)原发性甲旁亢早期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2 )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和诊治经验 ;(3)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 ;(4)医生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机械性解释等。2 定性诊断确切的定性诊断是原发性甲旁亢治疗的前提 ,也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由于诸多原因 ,本病临…  相似文献   
5.
促吞噬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S180、在昆明种小鼠活体生长,对促吞噬肤(tuftsin)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建立脾切除、模拟脾切除动物模型,皮下接种S180,注射促吞噬肤,观察荷瘤小鼠的瘤体生长、自然生存期及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促吞噬肤能抑制带脾荷瘤小鼠的瘤体生长、增强NK细胞活性并延长生存期。这种作用在脾切除的小鼠中更为明显结论:促吞噬肤具有抗肿瘤免疫作用.可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癌细胞的永生化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基本特征 ,也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基础。端粒的发现由来已久 ,随着人们对端粒认识的深化 ,特别是 1989年Morin首先在人的癌细胞系中发现端粒酶以来 ,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端粒酶”学说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端粒酶的存在使复制中不断缩短的端粒得以延长 ,这可能是癌细胞自主性增殖的必要条件。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并在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He…  相似文献   
7.
PCNA和EGFR在不同性质大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CNA和EGFR在不同性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正常大肠粘膜10例,大肠腺瘤20例,大肠癌粘膜3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法),在连续切片上同步检测PCNA和EGFR的表达。结果PCNA染色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EGFR染色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膜。PCNA和EGFR阳性细胞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分布呈不同程度的异质性。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粘膜PC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42±1.02、10.17±4.96和20.21±6.58,各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EGFR阳性率分别为0、30%和73.33%.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和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30例大肠癌粘膜PCNA和EGFR的表达里显著性正相关(P<0.05);60例不同性质大肠粘膜PCNA和EGFR的表达里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NA和EGFR都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结合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PCNA和EGFR的表达,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33例乳腺肿块术前B超检查图象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了比较分析。B超对乳癌正确诊断率为85.2%;对乳腺良性肿瘤正确诊断率为80%。在乳腺良性肿瘤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为乳癌,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或贲门癌 (primaryesophagealorcardiaccarcinomaofremnantstomach)是指胃、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或因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 5年以上 (已排除转移 ) ,在食管或贲门部发生的原发性癌[1] 。残胃癌一般是指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病变 ,而行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 5年以上 ,在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肿。过去本病名称繁杂 ,尤为手术后继发性胃癌、残胃癌、胃断端癌、残胃断端癌以及胃吻合口癌等名称多用。大部分作者认为 ,以命名“原发性残胃癌”比较确切 ,贲门部的癌肿则称“原发性残胃贲门癌”。本文对胃大部…  相似文献   
10.
乳管扩张症临床表现和乳癌非常相似,常被误诊为“乳癌”。现结合两例报告并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性,42岁。主因右乳房肿物20天,初如杏大,增长快,伴轻度胀痛,于1976年12月10日住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体温、脉博、血压正常,胸透心肺阴性,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红细胞445万,血红蛋白13g/dl,白细胞8000,中性60%,淋巴20%,单核8%,酸性12%。肝功能正常。右乳内、外上象限较对侧相应部位隆起,乳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