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9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立哌唑是多巴胺D2和5-羟色胺(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机制独特。本文系统阐述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对口腔崩解片剂型特征进行介绍。综述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应用包括换药和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在特殊群体如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伴有躯体疾病患者中的使用也进行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关于首发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提示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独立症状维度,其影响因素包括精神症状、性别、年龄、病程、遗传素质、自知力、预后与转归、药物等,其中病程的影响有不一致报道[1-2].本研究对病程5年以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7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服用7种药物之一、病程≤5年稳定期的12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1年的维持治疗,以治疗中断率、中断前治疗时间并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抗精神病药的总体有效性,采用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每间隔3个月评估1次.结果 随访1年,1227例患者中共有541例(44.1%)患者中断治疗.7个药物组间治疗中断率(P=0.283)及中断前治疗时间(P=0.4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5例(40.3%)患者完成1年随访并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临床痊愈率在7个药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1,P>0.05).7个药物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3%~9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45,P>0.05),但镇静作用(χ2=100.836)、锥体外系不良反应(χ2=68.074)、月经紊乱(χ2=71.295)及体质量增加(χ2=13.527)等不良反应在不同药物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结论 7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的合理使用:中国的经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ccording to surveys conducted in ten provinces and independent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clozapine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in the country. These surveys reported that it was administered to 39.0% of all patients taking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in 2002 and to 31.7% of  相似文献   
5.
国产丁螺环酮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晓岗陈晋东陈远光王传跃谢光荣赵靖平丁螺环酮是80年代中期开发的非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新药,作用与苯二氮艹卓类药相当,且具有选择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1]。本文分析145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国产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临床超高危人群血浆多巴胺 β 羟化酶(DβH)活性的变 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成组设计研究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 61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5 例临床超高危人群以及性别匹配 的 86 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血浆 DβH 的影响,本研究同时纳 入 39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采用高效液相相色谱 - 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分析各组血浆 DβH 活性以及与精 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以及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差异,分 析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血浆 DβH 活性的影响。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临床超高危组以及健康对照 组的血浆 DβH 活性分别为(12.35±8.55)、(19.59±13.95)、(17.51±11.04)nmol/(m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6.591,P=0.002);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临床超高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临床超高危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与病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间均无相关性(P> 0.05)。首发未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首发已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P=0.048)。 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为(18.52±7.00)nmol/(ml·min),高于首发未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F=7.053,P=0.010)。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降低,而短期或长期服用 抗精神病药能够增加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 RNA 干扰技术建立多巴胺 D2 受体(D2R)低表达的高催乳素大鼠垂体瘤 MMQ 细胞模型。方法 设计 3 对可沉默 D2R 基因表达的小干扰 RNA(siRNA)序列,转染 MMQ 细胞,建立包 括 siRNA1 组、siRNA2 组、siRNA3 组、阴性对照(siNT)组和空白对照(CTRL)组的 5 组细胞模型,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 MMQ 细胞 D2R 蛋白表达。选择干扰高表达细胞株,加入溴隐亭 1 μmol/L 进行 干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Western blot 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观 察干扰后 MMQ 细胞催乳素的分泌、催乳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催乳素 mRNA 水平。结果 5 组 D2R 蛋 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36,P< 0.01);其中 siRNA1 组、siRNA3 组 D2R 蛋白相对 表达量[(0.23±0.12)、(0.57±0.24)]与 siNT 组(0.81±0.24)、CTRL 组(0.94±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 0.01);siRNA1 组、siRNA3 组对 MMQ 细胞的 D2R 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 74% 和 35%。干扰 后,siRNA 组、CTRL 组、siNT 组 MMQ 细胞催乳素分泌、催乳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催乳素 mRNA 水平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98、7.485、7.898,均P< 0.05);siRNA 组催乳素分泌高于 siNT 组、CTRL 组[(2.91±0.12)ng/ml 比(2.14±0.15)、(2.09±0.44)ng/ml];siRNA 组催乳素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 siNT 组、 CTRL 组[(0.99±0.67)比(0.85±0.13)、(0.82±0.12)];siRNA 组催乳素 mRNA 水平高于 siNT 组、CTRL 组 [(1.00±0.07)比(0.69±0.09)、(0.73±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基于 RNA 干扰 技术构建的 D2R 低表达的高催乳素 MMQ 细胞模型为目标药物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靶点研究提供了可 靠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麦普替林治疗后其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于2002—10/2003—12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8分。麦普替林初始治疗剂量25mg/d,在2~3周内加至治疗量25-175mg,2次/d,中午和晚上给药,第3周末达到个体恒定剂量后维持固定剂量不变,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各评定一次。并分别测定血、尿常规,血液生化,ECG等。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症状消失,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t〉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全部病例于治疗第4,6周末中午进药前取5mL非抗凝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浓度。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测得血药浓度进入结果分析,4例因失访脱落。①在日剂量校正后麦普替林血药浓度为0.53-3.18μg/(L&;#183;g),平均(1.54&;#177;0.60)μg/(L&;#183;g);去甲麦普替林为0.19-1.05μg/(L&;#183;g),平均(0.6l&;#177;0.21)μg/(L&;#183;g);活性部分(麦普替林与去甲麦普替林浓度之和)为0.89-4.20μg/(L&;#183;g),平均(2.15&;#177;0.68)μg/(L&;#183;g);存在个体差异。②治疗第4,6周末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08,P≤0.000);(t=14.329,P≤0.000)。③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25例(57%),显著进步9例(21%),进步3例(6%),无效7例(16%)。有效率为77%。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其中抗胆碱能作用的发生率为71%(31/44),拟交感作用10%(5/44),心血管不良反应6%(3/44),转氨酶升高16%(7/44),其他不良反应8%(4/44)。⑤麦普替林浓度、活性部分浓度与日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314,0.418,P〈0.05),活性部分血药浓度与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2,P〈0.05)。⑥去甲麦普替林浓度79.435μg/L时,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797mm^2。P=0.005;活性部分浓度为248.330μg/L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17mm^2,P=0.003;可作为预测出现不良反应的阈浓度。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及活性部分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增加麦普替林日剂量会提高血药浓度,但不一定会增加疗效;去甲麦普替林、活性部分的浓度高于阈浓度时,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脑损伤的程度决定了精神疾病的类型 近5—10年来,国外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把精神疾病看成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发育和遗传的关系很密切,遗传会影响发育的正常或者出现偏差,一旦出现偏差,便会带来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奥氮平口服冲击疗法治疗精神病激越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9例符合激越状态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入口服奥氮平冲击治疗组(34例)和氟哌啶醇肌注组(35例),进行1周相应治疗方案的开放式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分(PANSS-EC)、阳性症状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等评定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PANSS-EC减分率、临床总有效率奥氮平组分别为(76.6±26.5)%和78.8%,氟哌啶醇组分别为(69.7±24.8)%和76.1%,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少,锥体外系反应如肌强直和震颤的发生率(8.8%和0%)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51.4%和37.1%)(P均小于0.01).结论 奥氮平冲击疗法对激越状态的疗效与氟哌啶醇肌注治疗相当,安全性良好,可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