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南京某高校一起以腹泻症状为主的暴发疫情,查找病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疫情。方法确定病例定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饮用水样、食堂餐具及工作人员手等的涂抹样标本,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采取包括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宿舍和食堂全面消杀、健康教育及加强卫生管理等综合措施。结果该疫情共176例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34%;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水样便居多,部分病例伴呕吐和发热,符合病毒性腹泻症状;176例均为轻症病例,临床病例170例,实验室诊断6例。该疫情历时19d,发病人数第14d达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分布于全校的16个学院的21个宿舍楼,未发现相对聚集现象。实验室检测3份咽拭子和3份肛拭子诺如病毒Ⅱ型阳性。结论本起疫情可能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据此采取了及时和必要的处置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的2009年南京市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173例,发病率为142.47/10万。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4~6月和11月。全市14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城郊和县3种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0~5岁儿童病例为主,年龄别发病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对106例病例采样检测,其中EV71型70例、CoxA16型18例、其他肠道病毒3例。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和年龄差异。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正平  洪镭  苏晶晶  徐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963-5965
目的了解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2006~2010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61起,占事件总数的70.93%。事件类型主要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常见呼吸道类传染病,分别在3月和12月出现两个高峰。事件集中在城区的中、小学,共47起,占77.05%。事件平均报告时间16.0d,平均持续时间35.9d。结论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报告时间迟,流行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以增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协作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初步筛查疫情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基因。结果:11份患者咽拭子中有4份标本荧光PCR扩增支原体基因阳性,1份为弱阳性。所有标本的甲、乙型流感荧光PCR扩增结果为阴性。同时采集与患者同班的3例无症状对照标本,3例标本的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实验室研究结果并结合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可能是一起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聚集性支原体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下载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流感暴发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2015年ILI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平均分别为5823例和5.0%,ILI 5岁以下组所占比例最高(64.8%),6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最低(2.1%);2006-2015年南京市共分离检测流ILI标本31644例,阳性病例4762例,阳性率15.0%,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之间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阳性标本中季节性H3N21944例(40.8%),其次是B型流感1374例(28.9%),甲型H1N1次之1243例(26.1%),季节性H1N1最少201例(4.2%);不同年龄段人群流感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19,P<0.001)。结论 ILI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2006-2015年流感各亚型交替成为优势毒株,不同年龄段感染主要亚型不同。  相似文献   
6.
黄琦敏  洪镭 《现代预防医学》2019,(13):2340-2342
目的 对2006-2017年南京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制定更加有效地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6-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南京的急性乙肝个案。人口数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南京市2006-2017年合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16例。平均发病率为1.14/10万。其中,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5922/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0.6601/10万。15岁以下急性肝炎合计为5例。发病率为0.0490/10万。25~29岁发病率最高,为2.2274/10万。家务待业占15.75%,农民占12.20%,工人占9.84%,位列职业分布前3。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提高病例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猩红热病例流行特征,主要分析猩红热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报病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并重点比较了2015年与2006至2014年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2006至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5/10万;4~7月和11~2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1%(602/843);男性年均发病率(1.36/10万)高于女性(0.92/10万); 94.90%(800/843)的病例为15岁以下孩童,以学生[53.38%(450/843)]和幼托儿童[33.45%(282/843)]为主;年平均发病率前四位的地区为化学工业园区(15.78/10万)、浦口区(2.01/10万)、雨花台区(1.30/10万)、六合区(1.08/10万),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6.67%(562/843),化学工业园区病例数占比最高[42.59%(359/843)];江北3区的病例主要来自相邻的4个街道,占江北3区病例总数的79.54%(447/562)。2015年报告发病率(2.97/10万)升高明显,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χ2=174.85,P>0.05)等特点与往年相似,但是江北3区尤其是化学工业园区的发病率(52.24/10万)升高最明显。时空分析也提示,化学工业园区于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49.42,LLR=506.72,P<0.01)期间存在聚集发病。51.13%(431/843)的病例由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报告,且现住址均为江北3区,90.49%(390/431)为4个高发街道;2015年该院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1.07%(172/242),明显高于2006年至2014年的43.09%(259/601,χ2=54.05,P<0.01)。 结论南京市2015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为高发地区,建议开展专题调查进一步明确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钟  洪镭  许阳婷  丰罗菊  马涛  徐庆 《职业与健康》2013,(24):3241-3244
目的了解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7041例,发病率为210.16/10万;其中重症217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27%。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和12月)。城郊、2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P〈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0:1(P〈0.01)。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2.41%,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病例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012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646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P〈0.01)。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涛  张敏  洪镭  王璇  戴文军  吴周伟  王荣    林丹  谢国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188-4191
目的 查明致病因子、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和感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搜索2017年2月15日 - 22日期间,某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出现呕吐(≥2 次/24 h)或腹泻(≥3次/24 h同时伴有性状改变)之一者,开展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通过RT -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收集该校环境卫生情况、日常消毒以及供水、供餐等信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罹患率为7.8%(46/587);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7.0%)、腹泻(71.7%)、恶心(65.2%);流行曲线提示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六(5)班罹患率(60.9%)远高于其他班级,有显著的班级聚集性(P<0.05);性别罹患率、学生与教职工罹患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便后不洗手(OR = 3.9,95%CI = 1.8~8.5)、关系好的同学中有人发病(OR = 3.8,95%CI = 1.8~7.9)会增加发病的风险;100%(10/10)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核酸。结论 此次暴发是一起由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以接触传播为主,不排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报告发病趋势、流行特征,探究重点防控人群、地区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制定防控策略、措施和采取干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描述2015―2020年南京市SFTS流行趋势和季节、人群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FleXScan扫描,探索乡镇/街道层面上报告发病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性。  结果  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19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9/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为33.43%(95% CI:5.41%~68.89%, P=0.03),2020年相比2019年增加115%(39例)。5―8月占79.38%,7月为高峰占28.87%。平均年龄为64(54, 71)岁,≥60岁占64.43%,45~<60岁占27.32%。农民占61.34%,家务待业占12.89%,离退休人员占11.34%。溧水区报告病例数占46.39%。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0.58(Z=9.97, 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与FleXScan扫描结果显示,溧水区除和凤镇外的7个乡镇/街道与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一级聚集区(LLR=150.24, P=0.001),浦口区江浦街道、桥林街道和星甸街道为二级聚集区(LLR=17.81, P=0.001)。  结论  南京市SFTS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5岁人群和农民为重点人群,溧水区为重点防控地区。建议及时开展基于危险因素和趋势研判的专题研究,同时强化和落实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