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温热条件处理后的正常皮肤/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形态、数量及迁移。方法 利用37 ℃、42 ℃、45 ℃不同的温热条件处理置于培养液中的离体尖锐湿疣皮损(16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LC形态、数量和迁移的变化。结果 表皮中LC数量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少,正常皮肤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782.40 ± 114.88(37 ℃),649.44 ± 119.40(42 ℃),510.88 ± 118.64(45 ℃);疣体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646.04 ± 135.67 (37 ℃)、489.38 ± 118.19 (42 ℃)、387.93 ± 110.15 (45 ℃ );LC树突变短、减少或消失。温热促进LC迁移至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游走的LC表达CD1a的数量不同,正常皮肤组织游走至培养液中LC表达CD1a的比率分别是0.19% ± 0.18%(37 ℃),0.89% ± 0.19%(42 ℃),1.59% ± 0.28%(45 ℃);尖锐湿疣组织分别为0.62% ± 0.31%(37 ℃),2.31% ± 0.54%(42 ℃),6.33% ± 0.98%(45 ℃)。结论 温热能够促进LC的迁移,籍此有可能增强LC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局部温热条件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损朗格汉斯细胞(LCs)CD1a/CD83表达变化的影响,为病毒疣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内LCCD1a/CD83的表达变化;利用37℃,42℃,45℃不同温热条件处理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采用流式分析技术检测游走至培养液中CD1a^+/CD83^+LC的数量变化。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内只见CD1a^+LC,无CD83^+LC;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游走细胞中CD1a^+/CD83^+LC的百分比均随局部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多。温热对尖锐湿疣组织游走LC中CD1a CD83表达影响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局部温热可能通过促进LC的迁移和成熟,在局部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素细胞是人体皮肤中一种能够合成黑色素的细胞,它通过合成黑色素,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损伤。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黑素细胞具有免疫学潜能,是皮肤免疫系统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方式对198例CIU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其中的134例进行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结果:198例CIU患者中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1.58倍。51%的患者年龄在35-55岁。其中有21.2%(42例)患者存在潜在感染性疾病,28.8%(57例)患者患慢性胃病,11.1%(22例)患者有过敏性疾病,7.07%(14例)患者患甲状腺疾病,11.6%(23例)患者有除甲状腺疾病外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4.2%(48例)患者有荨麻疹家族史。34.8%(69例)的患者自觉食用某些食物可使荨麻疹病情诱发或加重,55.1%(109例)的CIU患者自觉病情与环境的冷热刺激有关,10.61%(21例)患者有长期用药史。134例进行ASST,CIU患者中阳性者78例,占58.2%。结论:①北方地区CIU患者以女性发病居多,35-55岁为其发病高峰。②北方地区CIU患者中患感染性疾病、胃病以及有荨麻疹家族史者较多,感染因素、胃病、遗传因素与CIU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③58.2%的北方地区CIU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部温热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激发部位朗格汉斯细胞(LC)数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致敏前3 d加热组、致敏同时加热组和致敏2 d后加热组,每组20只。分别于致敏前3 d、致敏同时和致敏2 d后在背部致敏部位施以37 ℃、39 ℃、41 ℃、43 ℃的局部温热(各5只)20 min。同时设立5只致敏-不加热组作为对照。于小鼠右耳背侧激发后2 d,分离右耳背侧表皮,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LC的数目和形态变化。结果 随所施温度的升高,LC数目在致敏前加热组逐渐减少,37 ℃、39 ℃、41 ℃、43 ℃依次为(321.83 ± 41.81)、(251.12 ± 16.29)、(191.41 ± 28.7)、(128.33 ± 77.61)个/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致敏同时加热组逐渐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致敏后加热组也逐渐增多,依次为(320.83 ± 113.6)、(398.33 ± 31.91)、(437.83 ± 29.78)、(477.25 ± 86.79)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无论致敏前3 d、致敏同时和致敏2 d后施以不同温热条件,LC的树突随所施温度升高呈增多、增长的趋势;但在43 ℃条件下,其趋势略有下降。结论 致敏部位的局部温热对激发部位LC形态和密度有影响,可能与接触性超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温热条件对HPV感染皮损游走朗格汉斯细胞(LC)磷酸肌醇3激酶(P13-K)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37℃,42℃,45℃的温热处理培养液中的离体正常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皮损,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游走至培养液巾纯化的CD1a~+ LC P13-K p85α、p110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人皮肤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游走纯化的CD1a~+ LC中P13-K p85a、p110α mRNA的表达量均随局部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正常皮肤组织游走纯化的CD1a~+LC 中P13-K p85a mRNA的相对表达量37℃为1.00±0.00,42℃为0.78±0.13,45℃为0.54±0.17;P13-K p110α mRNA在不同温度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80±0.11,0.61±0.12;不同温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尖锐湿疣组织游走纯化的CD1a~+ LC中P13-K p85a mRNA的相对表达量37℃为1.00±0.00,42℃为0.20±0.11,45℃为0.1±0.08;P13-K p110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49±0.21,0.09±0.03;不同温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热对尖锐湿疣组织游走LC中P13-K活性影响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局部温热可能通过抑制LC P13-K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能力,消除HPV感染.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Ⅲ5),26岁,因出生后即发现前额、颈后部红斑.肩部红色皮疹2年就诊,自诉额、颈部红斑随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检查:前额一深红色4.0cm×2.5cm不规则斑片.后枕部一2.0cm×1.5cm红色斑疹.界清;左肩一0.5cm×0.5cm大小的红包半球状丘疹.质软。诊断:鲜红斑痣,樱桃样血管瘤(肩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职业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了解苯中毒工人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和TaqMan方法检测苯中毒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Cs的含量。结果显示,TRECs含量苯中毒观察对象2·97±1·31、轻度苯中毒1·73±1·11、中度苯中毒2·28±1·44、重度苯中毒1·91±1·95,各组患者每1000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Cs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组7·39±6·83(P<0·05),轻度和重度苯中毒组TRECs含量显著低于苯中毒观察对象组(P<0·05)。重度苯中毒组接苯时间>3的工人TRECs含量显著低于接苯时间≤3年者,苯中毒观察对象组接苯时间>5年的工人TRECs含量显著低于≤5年者(P<0·05)。提示苯中毒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