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8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267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461篇
口腔科学   171篇
临床医学   1377篇
内科学   789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神经病学   316篇
特种医学   3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614篇
综合类   3237篇
预防医学   1379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122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46篇
肿瘤学   25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66年   8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12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过表达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XCR4与其配体CXCL1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检测感染效率;将细胞分为5组:LV-IL-24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LV-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AMD3100组(采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LV-IL-24+AMD3100组(采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IL-24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晚期疲乏特征的潜在类别,比较不同类别孕妇在人口学特征及睡眠质量、心理韧性上的差异。方法 于2022年4—7月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5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妊娠晚期疲乏特征可分为2个潜在类别,即高情境性-广泛疲乏型(29.08%)和积极情境性-疲乏低发型(70.9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不良妊娠史、睡眠质量及心理韧性是孕妇妊娠晚期疲乏特征的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孕妇妊娠晚期疲乏特征存在群体异质性,可分为2个潜在类别,妊娠周数较大、既往有不良妊娠史、睡眠质量差的孕妇妊娠晚期疲乏症状较重,应对该类别孕妇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环状RNA Lrp6(circLrp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Sanger测序和RNase R酶切验证circLrp6的环状结构;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分析circLrp6的亚细胞定位;通过RT-qPCR检测H2O2处理的H9c2细胞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心脏组织中circLrp6的差异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检测circLrp6是否影响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与circLrp6相互结合的下游靶点及其结合位点。结果:circLrp6具有环状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它在H2O2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和缺血再灌注的心脏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P<0.05),过表达circLrp6对H2O2处理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TUNEL染色阳性率下降(P<0.05)。另外,circLrp6...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糖代谢异常者防治亚临床甲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428例,抽取所有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包括FBG、HbA1c、TC、TG、LDL-C、UA水平,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所有研究代对象性别、年龄、糖代谢异常病程、BMI、血压等基本特征,调查方式采用电话询问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亚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伴有亚临床甲减89例,患病率为20.79%;两组血清FT3、FT4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糖代谢异常病程、BMI、BMI、FBG、HbA1c、UA、TC、LDL-C、SBP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FBG、TC、SBP、UA水平高是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亚临床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患者合并亚临床甲减发病率较高,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生化指标,早期对糖代谢紊乱进行调节是防治亚临床甲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 1(syndecan 1,SDC-1)与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epsis associated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 2021年3 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SARDS 患者98 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1)、中度组(n=35)和重度组(n=32);另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56)和死亡组(n=42)。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以及肺损伤评分(lunginjury score,LI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SDC-1 的水平,并采用SPSS21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的SOFA 评分(11.70±3.26,9.32±2.48,7.49±2.31)、APACHEII 评分(27.58±4.32, 23.15±3.86, 16.94±3.67)、LIS 评分(2.75±0.26, 2.06±0.28, 1.41±0.23)、SDC-1(632.98±71.49 ng/ml,514.37±68.54 ng/ml,403.21±50.36 ng/ml)依次降低,PaO2/FiO2 依次升高(84.32±10.59 mmHg, 164.87±29.38 mmHg, 256.57±25.4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20, 57.325, 211.713,100.242, 442.532,均P < 0.05)。死亡组的年龄(65.31±9.64 岁)、SOFA 评分(11.12±3.18)、APACHE II 评分(24.46±4.17)、LIS 评分(2.29±0.26)、SDC-1(599.34±74.36 ng/ml)高于存活组(61.47±8.69 岁,8.32±2.78,21.26±3.81,1.92±0.27,456.88±69.15 ng/ml),PaO2/FiO2 低于存活组(142.78±19.38 vs 186.17±3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 4.638, 3.951, 6.820, 9.772,8.069,均P < 0.05)。SARDS 患者血清SDC 1 水平与PaO2/FiO2 呈负相关(r =-0.497,P < 0.05),与SOFA 评分、APACHE II 评分和LIS 评分呈正相关(r =0.316,0.308,0.512,均P < 0.05);血清SDC-1 对SARDS 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07 ~ 0.943)。结论 血清SDC-1 水平与SARDS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且对SARDS 患者的预后情况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涉及影响人体能量吸收、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脾"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已逐步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以脾胃证候为多,但现行研究未能系统阐明各种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变化规律的关系;研究以单一中医证候模型多见,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各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实验鲜见。目前中医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肥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从整体层面阐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6个“或然症”条文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体现了张仲景“药症对应”思想。其常用干姜、细辛和五味子治疗寒性咳嗽,以芍药、甘草治疗腹痛,以生姜、半夏和人参治疗呕吐,以茯苓治疗小便不利、心悸,以桂枝、茯苓治疗心悸,以栝楼根、白术和人参治疗口渴。“药症对应”是“方证对应”的补充,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妇产科急腹症患者100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并对患者开展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手术结果。最后,根据超声结果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患者超声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相同,仅有2名患者出现不符合现象。因此,超声检查应用于妇科急腹症检查中,具有积极影响。结论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应大力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甘草黄酮类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和药效作用,构建甘草黄酮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甘草的化学成分,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50%和类药性(drug 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条件,并根据分子结构筛选黄酮类成分;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并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对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富集。最后用Cytoscape 3.2.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和"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筛选得到28个黄酮类活性成分,可作用于97个潜在靶点和61条相关通路,涉及抗肿瘤、抗炎、内分泌调节和氨基酸代谢等多个环节,预测结果得到文献印证。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甘草黄酮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系统研究甘草活性成分药效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