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I)T)治疗不同类型酒渣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外用10%磺胺醋酰钠、5%硫磺复合霜剂的疗效对比,确定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酒渣鼻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23例为PDT组,20例为外用药组。PDT组每7~10d行PDT治疗1次,共治疗3次;外用药组每日用药治疗2次。连续30d。治疗前后拍照片存档,医师根据照片单盲评价症状改薄程度,皮损减轻60%以上视为治疗有效;患者自我记录不良反应,并评价其严承程度;治疗前后要求患者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PDT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牢为65%,其中丘疹脓疱型患者有效率为7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患者有效,卒为50%;外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PDT组和外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外用药组;PDT治疗和外用药治疗均没有不可逆性不良反应产生。结论PDT治疗酒渣鼻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可逆。  相似文献   
2.
凹陷性瘢痕多由于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创伤愈合所致,由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凹陷,尤其发生在面部时,严重影响美观。临床上引起凹陷性瘢痕的常见原因有痤疮、水痘、疱疹、外伤、激光去痣等。以往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凹陷性瘢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皮肤表面仍有凹陷。笔者应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填充剂爱贝芙(artecoll)治疗凹陷性瘢痕,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光暴露皮肤经窄谱中波紫外线B(NB-UVB)照射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观察志愿者照光前后的非光暴露皮肤的光老化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其照光前后皮肤MMP-1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NB-UVB照射后人成纤维细胞MMP-1的表达。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皮肤光老化表现。28例志愿者中MMP-1的表达光照前5例(17.90%)阳性,光照后9例(32.10%)阳性(P<0.05)。不同剂量的NB-UVB(0,10,20,30,50,60,80,120mJ/cm2)照射后,成纤维细胞的MMP-1的表达在20mJ/cm2时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方式增高。结论NB-UVB照射对MMP-1的表达起促进作用。推测NB-UVB促进MMP-1的表达,加快皮肤胶原蛋白的分解,加速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3和IL-17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V患者皮损组织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及CD163~+巨噬细胞的分布.结果 IL-23~+细胞的染色与CD163~+巨噬细胞的染色重叠.PV患者真皮中IL-23~+ CD163~+细胞和IL-17~+细胞在每个视野(×200)中的平均数分别为80.17±5.42和48.17±8.03,而正常人真皮中分别为29.50±4.45和9.50±3.3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皮层中IL-23~+细胞数和IL-17~+细胞数存在相关性(r=0.945,P<0.001).结论 CD163~+巨噬细胞是IL-23重要分泌源;IL-23和IL-17在PV患者皮损组织中高表达,IL-23/lL-17细胞因子轴在PV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类天疱疮(B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与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网络与B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笔者对可能与BP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这两种细胞因子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羟基乙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352例轻中度痤疮患者,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皮损消退情况及面部皮肤平整程度。结果: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总体皮损计数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治疗早期羟基乙酸对非炎性皮损的效果优于炎性皮损(P〈0.05)。经过10次治疗,皮损总有效率为95.2%,皮肤平整度有显著改善。共有17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红斑和脱屑。结论:羟基乙酸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光子嫩肤技术治疗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光子嫩肤技术对国人的嫩肤效果。方法:采用IPL Quantum SR光子嫩肤仪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5次治疗,并于每次治疗后3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过5次治疗,对面部色素性疾病的有效率为85.9%,对毛细血管扩张的有效率高达97.4%,对眼周细皱纹、毛孔粗大和皮肤质地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58.1%、75.0%和88.4%。未发现有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光子嫩肤技术是国人进行嫩肤治疗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天然提取的内皮素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比较观察了内皮素拮抗剂和甘草黄酮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及内皮素拮抗剂对内皮素(ET-1)引起的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变化的作用。结果 在实验浓度下,甘草黄酮具有浓度依赖性黑素合成抑制作用,内皮素拮抗剂对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但能特异性抑制内皮素对黑素瘤细胞分化和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200 μg/mL该拮抗剂即可显著拮抗0.5 μg/mL ET-1对黑素瘤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与甘草黄酮相比,细胞毒性较小。结论 内皮素拮抗剂是一种安全的皮肤美白物质,在UVB照射后内皮素增加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注射皮肤填充剂爱贝芙(Artecoll)后,再联合使用激光等其他美容手段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实验:直接对爱贝芙进行点阵激光照射后,观察其微球结构的完整性与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变化。动物实验:分别用猪及豚鼠建立相应的短期和中长期填充剂动物模型,并进行后续的激光、射频等治疗,光镜、电镜观察比较激光治疗前后的微球结构及组织的炎症程度变化等。结果 体外研究结果,未发现经多次激光照射后爱贝芙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微球的形状和结构发生变形或破坏等情况,微球表面仍光滑如初。动物实验表明,爱贝芙较长期置入动物后,PMMA微球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和光滑的表面,未见微球被吞噬破坏。在多次激光等其他手段治疗后,微球置人部位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未经激光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爱贝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永久性皮肤填充剂,临床使用某些激光、射频的治疗不会影响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