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手术视频辅助Wetlab眼睑手术教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使用全眼模型开展Wetlab外眼手术教学的情况。对照组(12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15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手术视频辅助教学,对学员第3、6、9次练习视频进行评分,分析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员的基线水平与学习曲线相似,练习第3次到第6次之间评分提高快(对照组P3~6=0.0 0 1,实验组P3~6<0.0 0 1),第6次到第9次之间提高速度放缓(对照组P6~9=0.007,实验组P6~9=0.012。对照组学员在练习第3次用时更长[(80.3±16.1) min],随着练习次数增多,用时逐渐缩短并保持稳定(P3~6=0.040,P6~9=0.886,P3~9=0.0 2 0),而实验组学员在练习第3次用时更短[(7 1.7±1 5.0)m i n],练习过程中保持稳定(P3~6=0.568,P3~9=0.519...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SD-OCT)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的患者(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31例31只眼和年龄、屈光度匹配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30名30只眼纳入研究.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31只眼中,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全层缺损22只跟(全层缺损组),光感受器外节缺损9只眼(外节缺损组).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和SD-OCT检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平均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之间的差异;光感受器内外节全层缺损和外节缺损患者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 BCVA、平均CFT、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平均缺损面积、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高度及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光感受器局部缺损组、正常对照组平均CFT分别为(225.32±19.70)、(240.02±10.70) μm,两组平均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96,P>0.05).全层缺损组、外节缺损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2±0.31、0.32±0.43;平均CFT分别为(224.09±20.57)、(228.33±18.17) μm;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分别为(131.32±108.18)、(143.22±66.93)μm;平均缺损面积分别为(0.022±0.054)、(0.019±0.019) mm2;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高度分别为(77.41±6.62)、(44.89±4.26)μm;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分别为(87.00±20.31)、(128.33±23.54)μm.两组患者在平均logMAR BCVA、平均CFT、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缺损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0.538、-0.305、0.166,P>0.05);平均光感受器缺损最大高度、平均残余视网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4.91,P<0.05).光感受器缺损最大宽度、缺损面积与BCVA呈负相关(t=-0.529、-0.494,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局部缺损可造成视力下降,缺损范围越大,视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ERM)黄斑区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不同型号频域OCT扫描图像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的异同.[方法]2008年8~10月确诊为特发性ERM连续病例(ERM组)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04±l0.13)岁.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时域OCT(Stratus OCT)和频域OCT(Cirrus OCT、3D OCT-1000)检查.将黄斑部划分为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l mm的中央区,1 mm<直径≤3 mm的内环区,3mm<直径≤6 mm的外环区.在内外环分别有2条放射线分为上、鼻、下、颞4区,共9个区.比较不同OCT视网膜成像和3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正常对照组与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对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时域OCT和频域OCT均可见ER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内表面凹凸不平,内、外丛状层增生.但频域OCT对视网膜内层结构及视网膜内表面增生膜的细微病理改变显示更清晰.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irrus OCT和3D OCT-1000测量值均较Stratus OCT测量值高,Cirrus OCT测量值较3D OCT-1000测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45~11.253,P=0.000);3种OCT仪测量的各参数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3种OCT扫描结果均显示,ERM组黄斑中心凹凹陷变浅或消失,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以黄斑区3 mm内环区增厚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7~10.1139,P<0.05).ERM组3种OCT仪测量的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中度负相关(r=-0.216~-0.517).[结论]频域OCT成像较时域OCT更清晰、精细;时域OCT与频域OCT测量值相关性较好.但并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房水屏障(BAB)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眼压的关系.[方法]收集受伤时间在7d内的闭合性眼挫伤患者61例61眼,分为高眼压组(39例39眼)和正常眼压组(22例22眼).所有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治疗,眼压升高者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行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检测,对比高眼压组和正常眼压组不同时间点房水闪辉值与细胞数,分析房水闪辉值、细胞数与眼压的相关关系.[结果]挫伤患者眼压与房水闪辉值和房水细胞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9和0.590(P< 0.001).高眼压组初诊时房水闪辉(pc/ms)、每0.5 mm3房水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眼压组(78±60 vs 20±16,205±88 vs 50±16,P<0.001).高眼压组初诊时眼压为(39±10)mmHg,治疗后末次眼压为(19±11)mmH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者31例(79.5%),仍高于21 mmHg者8例(20.5%).两组患者LFCM值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正常眼压组治疗后约30 d房水闪辉值(5±2)pc/ms和0.5 mm3细胞数(1±1)恢复至正常范围;而高眼压组治疗后120 d房水闪辉值(9±1)pc/ms和0.5 mm3细胞数(5±3)仍高于正常人(P< 0.001).[结论]眼挫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损害较正常眼压者严重,且与损伤早期眼压升高密切相关.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的有效率为79.5%.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可以促进BAB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李媚  曾阳发  杨晔  王丹丹  毛真  刘杏 《眼科》2011,20(1):28-33
目的比较滤过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晶状体位置的改变。设计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小梁切除术后具有功能性滤过泡且未用药下眼压≤21 mm Hg的PACG患者16例(16眼)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例(17眼)。方法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行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比较PACG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位置参数。主要指标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晶状体厚度(LT)和晶状体矢高(CLR)。结果术前PACG组的ACD(1.74±0.33)mm较正常对照组(2.67±0.21)mm浅(t=-5.961,P=0.00),LT(5.38±0.44)mm和CLR(0.98±0.46)mm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72±0.25 mm和0.51±0.17 mm)大(t=-3.707、3.028,P=0.00和0.04),两组间AC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608,P=0.09);术后两组间的ACD(3.32±0.20 mm vs.3.65±0.40 mm)、ACW(11.12±0.42 mm vs.11.30±0.25 mm)和CLR(-0.60±0.14 mmvs.-0.56±0.29 mm)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手术后两组间ACD的平均增加值(1.58 mm vs.0.98 mm),CLR的平均减少值(1.58 mm vs.1.06 mm)有统计学差异(t=0.771、0.236,P=0.04、0.00)。结论滤过术后的PACG患者前房深度仍比正常人浅,晶状体较厚且位置靠前;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术后可明显加深前房深度、改善前房拥挤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之间存在较多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临床学科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眼科学见习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眼科学本身的特点,综合运用兴趣激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和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结合教学方法,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激光导致的黄斑区视网膜损伤的眼底改变及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图像特征.方法:收集2002年4月-2009年12月因激光照射致视力下降的患者4例(4眼).所有患者均行眼部常规检查、眼底照相及OCT检查.结果:4例患者的眼底表现各不相同.1例表现为黄斑区板层裂孔,残留薄层外层视网膜,相应部位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光带消失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光带消失,脉络膜光带下陷并反射略增强,周围视网膜前膜形成,玻璃体腔积血;1例表现为黄斑区全层裂孔伴周围视网膜水肿;1例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浅脱离;1例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内层团状高反射(出血).结论:激光致黄斑区视网膜损伤的眼底表现多种多样,OCT能够清晰显示其视网膜损伤的层次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8.
毛果芸香碱和布林佐胺滴眼液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药物毛果芸香碱和布林佐胺滴眼液及各自的防腐剂三氯叔丁醇和氯化苯甲烃胺(BAC)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毛果芸香碱组(A组,6只)和布林佐胺组(B组,6只)。用药组右眼使用青光眼药物毛果芸香碱或布林佐胺滴眼液,左眼使用对应的防腐剂三氯叔丁醇或BAC,连续用药30 d。取球结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数结膜上皮层炎症细胞数;角膜行扫描电镜检测并进行上皮损害分级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布林佐胺滴眼液(P<0.01)和防腐剂BAC(P<0.01)导致球结膜上皮层炎症细胞浸润增多;毛果芸香碱滴眼液(P>0.05)和三氯叔丁醇(P>0.05)引起的球结膜炎症细胞增多不明显。布林佐胺滴眼液导致球结膜炎症细胞增加的程度较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严重(P<0.01)。青光眼药物和防腐剂均可导致兔角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损伤,表现为角膜上皮细胞六边形结构变为不规则、边界不清、细胞膜皱缩、细胞间距增宽、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丢失、细胞空洞和暗细胞增加。布林佐胺滴眼液和BAC引起的角膜损害较毛果芸香碱滴眼液(P<0.01)和三氯叔丁醇明显(P<0.05)。各组左右两眼的球结膜炎症细胞数和角膜损害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布林佐胺滴眼液和防腐剂BAC使用1个月后可导致兔球结膜炎症细胞增加和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和三氯叔丁醇主要引起角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变化;防腐剂是引起眼表损伤的主要原因。布林佐胺滴眼液对兔眼表的损伤较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收集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3个月以上的患者65例108只眼,分为单种药物使用组(A组)和多种药物使用组(B组);另收集正常对照组(c组)25例25只眼.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结膜上皮虎红染色以及结膜印迹细胞(IC)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BUT(12.25±5.40)s,ST(11.65±4.66)mm,A组BUT(6.97±4.87)8 9ST(7.19±5.36)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UT P=0.000;STP=0.001). B组BUT(4.81±2.45)s,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08);ST(5.20±2.97)mm,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26).A组和B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结膜虎红染色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IC评分2-3级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膜上皮表现出鳞状上皮化趋势.结论 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会导致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增多,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减少、上皮细胞呈鳞状上皮化等泪膜、角膜和结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及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Ⅱ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用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近视患者34例(68只眼)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随机选择15例(30只眼)用三种仪器依次重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3次,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仪器重复测量值的方差.[结果]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测得的CCT平均值分别为(515±33)μm、(535±35)μm和(534±44)μm,OCT的测量值比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03),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OCT测量的CCT值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r=0.980,P<0.001)和OrbscanⅡ系统(r=0.963,P<0.001)测量的CCT值呈正相关.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CCT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分别为(3.75±3.05)、(6.53±3.02)和(5.26±2.98).OCT的方差与超声波角膜厚度测量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rbscanⅡ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OCT测量的CCT值最小;OCT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bscanⅡ系统对CCT测量值的相关性较好;OCT测量CCT的可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