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2气体在临界点(Pc=7.374×104kPa,Tc=304.1 K)附近,具有高扩散系数、低粘度和良好的溶解能力的性质,超临界CO2技术就是基于这些性质发展起来的。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可广泛的用于医药、香料、冶金、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本文将从超临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免疫微珠的微流控芯片识别捕获EHEC O157:H7的效率.方法 采用化学共价连接的方法将抗EHEC O157:H7抗体固定于粒径为50 μm的玻璃微珠上,再将微珠填充于PDMS/玻璃复合芯片中,建立由流体控制、免疫反应构成的细菌分选芯片;通过对进样流速、冲洗流速及冲洗时间的优化,在降低芯片对细菌的非特异性吸附的同时,增加芯片的特异性捕获效率.结果 在10μl/min和5 min的最佳冲洗流速和冲洗时间下,该芯片在10 min内可完成对EHEC O157:H7的捕获,捕获效率达到40.00%~63.96%,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 EHEC O157:H7识别芯片具有较高的捕获效率.  相似文献   
3.
4.
毕颖楠  张惠静  管潇 《重庆医学》2006,35(20):1872-1874
目的本研究通过绘制TE缓冲液的伏安曲线和电流一时间曲线.对芯片内TE缓冲液的伏安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方法对高场强下TE缓冲液体系的电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在本实验加电压范围之内(0~5000V),不同PH值的TE缓冲液在同一芯片上均显示出良好的伏安线性;在连续高场强的作用下,随着加压时间的延长.两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的电流均显示出了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经过了一定的稳定期后.电流急速下降后又急速上升.且极不稳定。结论在以电渗流为驱动的芯片系统中,选用TE缓冲体系有着巨大的优势。另外,长时间的连续施加高电压可能会使通道内的液体性质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其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马晶  毕颖楠  王东芳 《齐鲁药事》2013,32(7):429-43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提高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分别从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天桥区2012年上报的1 1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成人组女性多于男性;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胃肠道损害。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关注易发人群,警惕静脉给药风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RGD多肽功能化后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识别/捕获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化学共价连接的方法固定RGD多肽,建立由流体控制系统、免疫反应系统构成的细胞识别芯片系统,用于细胞的筛选/捕获;选用不同密度的细胞进行进样试验,考察不同细胞密度对通道内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的孵育时间对细胞捕获的影响.结果 随着进样细胞密度的增加,进入通道内的细胞明显增多;此功能化后的芯片系统在15 min内对A549的捕获率为90%,在20min内可完全将细胞捕获于管壁.结论 经RGD多肽修饰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对A549细胞进行有效的筛选,且在细胞数量很低时,也能对其进行捕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