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五味子药渣中多种类型可利用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五味子药材深加工产业化过程的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五味子药渣采用HPLC-UV法对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碱液法提取蛋白质类成分,BCA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照测定总蛋白质质量分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组成及质量分数;采用FIWE3/6纤维测定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结果研究表明,五味子药渣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和五味子酯甲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442 4、3.788 0、1.350 9、4.399 3、3.231 3、0.505 3 mg/g;与原药材相比,在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中五味子醇甲的提取利用率为20.84%;而五味子醇乙几乎未被利用而残留于药渣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和五味子酯甲在药渣中的质量分数略高于原药材。五味子药渣中可利用生物大分子类物质分别为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4.69%;中性多糖质量分数为3.82%,酸性多糖质量分数为1.31%;粗纤维素类成分质量分数为43.80%。结论通过分析表明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产生的五味子药渣中尚含有丰富的木脂素类、蛋白质类、多糖类及粗纤维素类等资源性化学物质,针对水提工艺产生的五味子药渣中可利用资源性化学物质探索性地提出了其循环利用对策与可能途径,为中药资源深加工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为提倡和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共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薄荷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及性味功效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可知,历代主流以“薄荷”一名为正名,尚有多个异名,多源于方音讹传、产地及功效等。历代文献记载有薄荷、龙脑薄荷、胡薄荷、石薄荷、大叶薄荷、野薄荷、南薄荷等多个品种,经考证,其中薄荷、龙脑薄荷、野薄荷与今薄荷Mentha haplocalyx一致,为主流品种,龙脑薄荷为薄荷因产地形态而命名,石薄荷为石香薷Mosla chinensis,大叶薄荷为今藿香Agastache rugosa,南薄荷为皱叶留兰香Mentha crispata。薄荷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至明清时期多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以江苏为道地产区。其品质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古代薄荷常于夏秋采茎、叶,晒干,与现代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记载基本一致,古今薄荷常以生品入药。关于薄荷的性味功效记载,宋代以前均记载为味辛性温,至《履巉岩本草》始将薄荷订作“极凉”,可能早期认为与白苏、水苏、香薷及石香葇等性温药材外形相似,皆有辛散之功,故记载为性温,至清代后主流本草多记载为性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薄荷味辛性凉,功效为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古今功效记载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薄荷药材的经典名方时,选用M. haplocalyx为其药用基原,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药中桔青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中桔青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市售中药材及其制品中的桔青霉素进行检测。方法:样品用70%甲醇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桔青霉素的含量,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分别监测离子对m/z 251→233(桔青霉素)和m/z 472→m/z 436(内标特非那定)。结果:以桔青霉素和内标特非那定峰面积的比值对桔青霉素的浓度作线性回归,桔青霉素浓度在0.1~5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以RSD表示均低于5.4%,方法的定量限为2.5μg.kg-1,平均回收率在81.2%~93.3%的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复杂中药基质中桔青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提取后,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25,0.1,0.2μg/kg,回收率为78.8%~106.7%,RSD均低于7.1%。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中真菌毒素玉米赤酶烯酮(ZON)和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市售中药材及其制品中的ZON和α-ZOL进行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溶液(80∶20,v/v)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C18分析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0.1%(v/v)甲酸-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染料木素为内标进行定量。结果:在0.1 ng.m l-1~500 ng.m l-1范围内,ZON和α-ZOL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1和0.9988。通过添加回收试验,两种毒素的定量限(S/N=10)均为0.12μg.kg-1,ZON三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4.4%~96.5%,相对标准偏差为1.7%~5.0%;α-ZOL三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9.3%~98.3%,相对标准偏差为1.5%~8.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选择性高,适用于中药中微量真菌毒素ZON和α-ZOL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对花椒成熟果实不同部位及其种子油中的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其资源的精细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花椒果皮、花椒种子及种子油中的挥发油类、脂肪酸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花椒果皮、花椒种子及种子油中的黄酮类及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花椒果皮、花椒种子及花椒种子油中分别检测到26,19,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为其主要组成成分,芳樟醇及其酯化物在花椒果皮中相对含量较为丰富;3样品中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8.42,331.63,966.04 mg·g-1,并且均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相对较高;花椒果皮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异槲皮苷及酚酸类成分绿原酸等,而在花椒种子及种子油中未检测到上述成分。该研究结果证实花椒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且不同部位中所含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有所差异,为花椒果实的系统利用与精细化产业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色谱法对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进行富集分离;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蔗糖为底物,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桑叶多组分进行评价;采用等效线法、周-特氏联合指数法和等辐射分析法评价2组分间的药效相互作用及量效特点,为揭示桑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成分分析表明,桑叶提取物中,黄酮质量分数为5.3%,有机酚酸质量分数为10.8%,1-脱氧野尻霉素(DNJ)质量分数为39.4%,多糖质量分数为18.9%。活性评价表明,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均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抑制率随各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个组分中桑叶生物碱抑制活性最强。桑叶生物碱与桑叶黄酮配伍、桑叶生物碱与桑叶多糖配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但多糖与黄酮组配伍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从而证实了桑叶多组分调节血糖的相互作用,为桑叶多组分降血糖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研究比较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霍山)、铁皮石斛(云南)、铜皮石斛和河南石斛等5种石斛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种石斛高(7.5 g·kg~(-1))和低(1.25 g·kg~(-1))2个剂量组。各组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2 h后,除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5%CCl4橄榄油溶液。16 h后,采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并检测肝组织中SOD和MDA的水平;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石斛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指标ALT和AST水平,使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减轻CCl4对肝脏的病理损伤。此外,霍山石斛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果表明,5种石斛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不同产地石斛和不同种石斛的保肝效果有所不同,其中霍山石斛效果最为显著,其他几种石斛保肝效果依次为铁皮石斛(云南)、铁皮石斛(霍山)、河南石斛和铜皮石斛,这可能与不同基源品种石斛化学成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有5000年栽桑养蚕的文明史,是世界桑资源分布中心。目前的桑园面积达800万hm2,2000万户农民从事栽桑养蚕,有利地促进了我国蚕丝产量占有国际70%~80%的份额。随着桑蚕产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桑资源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桑资源性成分研究、动态评价以及桑资源的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桑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有5000年栽桑养蚕的文明史,是世界桑资源分布中心。目前的桑园面积达800万hm^2,2000万户农民从事栽桑养蚕,有利地促进了我国蚕丝产量占有国际70%-80%的份额。随着桑蚕产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桑资源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桑资源性成分研究、动态评价以及桑资源的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桑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