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诱导大鼠脓毒症肾损伤模型,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Sham组+CORM-2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及CLP+CORM-2组。CORM-2治疗组为盲肠结扎穿孔术后给予腹腔注射10mg/kg剂量CORM-2。观察各组大鼠3d累积生存率,术后12 h测定肾脏组织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同时检测IL-1β及TNF-α水平,观察各组大鼠24 h时间点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Sham组,Sham+CORM-2组)相比,CLP组及CLP+CORM-2组大鼠生存率下降,肾组织肌酐、尿素氮升高,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P0.05)。但与CLP组相比,CLP+CORM2可提高大鼠的3d累积生存率,并改善脓毒症大鼠肾组织损伤,降低肾组织中IL-1β及TNF-α水平(P0.05)。结论:CORM-2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ORM-2抑制脓毒症致肾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148例危重患者ARF进行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分为:A组(常规血透组,86例)和B组(持续血液净化组,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的病死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较快下降,并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电解质、碳酸氢根、血pH水平较稳定,波动小,未发生高血钾。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而每天进入体内的液体却多过常规血透组(P<0.05)。B组血小板降低和APTT延长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能较好地维持危重ARF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减少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睡觉磨牙是无咀嚼目的的咀嚼运动,在儿童中甚为普遍。睡眠中,上下牙齿自相磨切,嘎嘎作响,容易造成牙齿损害的后果。按习惯,父母首先会想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2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组,DN组)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病死率,并与作腹膜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非DN组)相比较.结果:DN组与非DN组相比,白蛋白明显偏低[(30.70±4.92)g/L比(37.62±4.34)g/L],而血糖值明显偏高[(10.21±2.3)mmol/L比(5.8±1.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N组3年存活率较非DN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患者的并发症比非DN组多,主要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脑血管意外、营养不良.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标准(常规)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 CKD 患者236例(非透析)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通过 MDRD 简化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将 CKD 患者分为CKD1-5期共5组。收集血 FFA 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脂蛋白 a [Lp(a)]标准(常规)血脂谱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 CKD 患者共236例,血 FFA 水平从 CKD1期至 CKD5期逐渐升高[CKD1期(0.21±0.05)mmol/ L,CKD2期(0.24±0.04) mmol/ L,CKD3期(0.35±0.06) mmol/ L,CKD4期(0.42±0.10) mmol/ L,CKD5期(0.47±0.13) mmol/ L],且前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Pearson 相关分析,FFA 与 TG(r=0.141,P<0.05)、Lp(a)(r=0.225,P<0.01)呈正相关,与 apoA1(r =-0.214, P<0.01)、eGFR(r =-0.728,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 与 eGFR(β=-0.714,P<0.01)、apoA1(β=-0.090,P<0.05)呈负相关。结论: FFA 可早期反映 CKD 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可作为评估 CKD进展的指标之一;CKD 患者血 FFA 代谢异常可能与 apoA1相关,肾功能减退可能是导致血 FFA 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持续性腹膜透析(PD)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PD在老年CRF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老年CRF患者接受PD(简称老年PD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主要并发症、存活率、死亡原因等,并与53例非老年PD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PD组的原发疾病以糖尿病(37.08%)、原发性高血压(30.34%)为主,而非老年PD组则以肾小球肾炎(54.72%)为主.两组患者的1年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炎仍是两组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感染与心脑血管病是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低钾血症在老年PD患者中非常普遍.结论 腹膜透析在老年CRF患者的治疗中有效,但长期存活仍受腹膜炎、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影响,老年PD患者的低钾血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30例晚期尿毒症患者血透前、首剂肝素化后及血透后24h检测了血小板1min和5min聚集率。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血小板1min及5min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首剂肝素化后有显著提高,血透后24h较血透前有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这可能是该类患者常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抗凝药物的肝素,对血小板功能有活化作用;血透能改善这类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是防治其出血倾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在血液透析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季度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各项生化血标本的采集和血液透析专科质量指标评估是血液透析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的生化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工具都存在一些缺点,以致会对血细胞造成破坏、标本易污染等而影响实验结果,护士容易发生针刺伤使护理质量下降。本研究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化血标本采集方法和工具存在的难题,采用新设计的一次性转接型采血针可以较好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在初置管腹膜透析患者过渡期的运用及对患者远期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腹膜透析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歇性腹膜透析组(IPD组)和自动化腹膜透析组(APD组),均从置管日即开始渐进式的腹膜透析7d,分别记录其出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血钾、超滤量、尿量等指标及他们的培训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同时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情况,并分析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过渡治疗一周后IPD组患者血压下降值、电解质下降值、尿量减少情况均较APD组患者显著,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术后IPD组有7例患者出现伤口渗漏,APD组有1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32).APD组患者平均每天的学习和培训时间(3.45±1.34h/d)亦显著高于IPD组患者(2.34±0.78h/d),P=0.022.随访半年后两组在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随访期间APD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3/44)显著低于IPD组(13/44)(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培训时间是腹膜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初置管患者过渡期使用APD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并且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透析培训时间,减少远期腹膜炎的发生率,有其明显优越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尿RBP,同时测定尿N-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B2-微球蛋白(B2-m)。结果:糖尿病患者尿RBP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尿RBP与尿Alb、尿NAG和B2-m呈正相关。结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会受到损害,尿RBP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