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接受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5.22±4.12)岁,男11例、女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7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3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肺动脉缺如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中采用完整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11例(牛颈静脉管道组),采用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7例(自体心包管道组),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术后随访4~5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评估疗效。结果 牛颈静脉管道组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自体心包管道组7例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牛颈静脉管道组右心室压/桡动脉压比值、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均小于自体心包管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停机后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牛颈静脉管道组无再次手术病例,自体心包管道组1例因严重右心功能不全于术后2年行机械瓣膜带瓣管道植入术。超声测量结果显示,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与出院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1±7.31)mmHg(1 mmHg=0.133 kPa)vs(20.45±6.70)mmHg,P>0.05],自体心包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高于出院前[(29.20±18.09)mmHg vs(16.14±4.02)mmHg,P<0.05];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发现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3例,自体心包管道组发现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检查显示牛颈静脉管道内瓣叶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未见钙化,瓣叶活动良好,无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自体心包管道未见钙化、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术后随访期间心脏CTA检查发现牛颈静脉管道有1例中段、1例近端吻合口出现瘤样扩张情况,自体心包管道均未见扩张。结论 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适用于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期随访显示牛颈静脉管道抗反流性能良好,无严重梗阻或钙化发生,优于自体心包管道。但部分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术后中期随访有瘤样扩张发生,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444例瓣膜置换围术期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病率、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07-2018-07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44例,其中男209例,女235例,年龄(49.62±12.92)岁;根据围术期感染标准将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71例),非感染组(373例),总结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1.6%),其中感染组死亡5例(7.0%),非感染组死亡2例(0.5%),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综合征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围术期感染71例,感染率15.9%,包括肺部感染61例(85.9%),肠道感染3例(4.2%),泌尿系感染2例(2.8%),心内膜感染5例(7.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男性、肥胖、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术前感染病史、术前肝肾功能异常、术前心功能、病程时限、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插管时间与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有关,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肥胖(OR:5.777;P0.05)、糖尿病(OR:7.071;P0.05)、术前感染病史(OR:29.953;P0.01)、术前肝功能异常(OR:20.546;P0.01)、病程10年(OR:5.091;P0.01)、手术时间(OR:1.969;P0.01)、升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70;P0.05)、气管插管时间(OR:3.989;P0.01)为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气管插管时间预测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效能最高。结论:明确肥胖、糖尿病、术前感染病史、术前肝功能异常、病程10年、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是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估和干预措施,可降低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风险、提高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