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45 mg/次,连用2d,d3开始应用化疗.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45 mg/次,连用2d.全组均每4周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均需采用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结果 105例患者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后,两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6.19%;其中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帕米膦酸二钠对骨痛治疗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4.00% (P>0.05).全组患者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后活动能力变化总有效率为64.76% (68/105);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 (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能有效地缓解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帕米膦酸二钠联用化疗后不能继续提高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和活动功能;对于不能耐受化疗或已放弃化疗的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的姑息镇痛治疗,也可单独应用帕米膦酸二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20例肿瘤患者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皮试方法及结果的研究,以确定安全可靠的皮试液浓度,从而指导临床正确、科学的使用甘露聚糖肽。方法: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倍配制成皮试液,吸取皮试液0.1ml进行皮内注射。皮试期间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皮试阴性患者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40滴/min。观察滴注期间和滴注后24小时患者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和异常症状。结果:420例患者阳性3例(0.71%),可疑阳性2例(0.48%),阴性415例(98.81%);皮试阴性者输注过程中无一例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8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经吸氧、止吐等处理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甘露聚糖肽输注前进行皮试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将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稀释100倍进行皮试,安全可靠,为较佳的甘露聚糖肽皮试液。鉴于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工艺不同,相应的皮试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4.
临床营养在现代整体医疗中的重要意义日渐突出.临床营养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和积累,需要不断拓展现有工作空间,需要有效复制成熟的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临床营养职能效应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烙灸疗法对髓核细胞中VEG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烙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采用公认尾椎椎间盘腰椎硬膜外埋置法造模1个月后进行干预。烙灸组在腰椎局部行烙灸疗法,1次/d,每次10 min。模型组大鼠固定器上固定10 min,每天1次,不予其他干预。空白组大鼠不予造模和干预。三组大鼠每组均干预6月后进行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髓核细胞的中VEGF进行检测。结果烙灸组的髓核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及模型组(P<0.05)。结论烙灸疗法可以促进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中VEGF的表达,进一步证明烙灸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OU3同源盒基因3(POU3F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48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组和过表达组,并用分别介导pGEX-Blank 2μg及pGEX-PANTR1载体2μg进行转染。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干扰组和回复组,并用Lipofectamine 10μL分别介导pGEX-Blank 1μg+pSilencer2.1-U61μg,pGEX-Blank 1μg+pSilencer2.1-siPANTR11μg,pGEX-Pum11μg+pSilencer2.1-siPANTR11μg进行转染。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及细胞中PANTR1 mRNA的表达水平,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ANTR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17±0.00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0.006±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过表达组、对照组、干扰组和回复组的PANTR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1,17.98±1.23,1.00±0.09,0.22±0.04和0.27±0.04,96 h时细胞相对增殖能力分别为12.97±0.82,17.74±1.36,18.33±1.64,13.78±1.02和22.79±2.08,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6.32±5.58),(98.60±6.27),(53.74±6.11),(22.39±3.07)和(68.35±7.49)个,过表达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干扰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回复组的上述指标与干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NTR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激活Pum1/E2F3通路及提高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无水茶碱修筛缓释片——优喘平(portheo)治疗可逆性支气管阻塞患者(FEV_1<预计值80%)30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监测其STLD(血清浓度),并与氨茶碱片口服后STL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喘平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达90.6%,三例有轻微副作用。优喘平服用后4小时STLD即达有效浓度,8小时后STLD多维持在有效水平,峰值多<20ug/ml。氨茶碱0.1/次,3次/日,连服4天后STLD谷值多<5ug/ml,0.2/次,3次/日,连服4天后STLD谷值均>5ug/ml,峰值均>20ug/ml,且多有较重毒付作用。优喘平0.4/次,1次/日与氨茶碱0.1/次,3次/日比较,疗效好,而比氨茶碱0.2/次,3次/日,毒付反应少。优喘平与氨茶碱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80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片2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6周。结果:症状疗效显效6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5%;内镜疗效治愈65例,有效9倒,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奥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贞芪六君养阴解毒颗粒配合头颈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接受同步放化疗初治头颈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接受直线加速器放疗和顺铂25 mg/m2、1次/周的化疗;试验组在放疗开始第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敷贴配合顺铂胸腔化疗对癌性胸水的影响。方法6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胸腔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顺铂注射液30mg,并予以中药加味五参四苓汤煎服和逐饮散外敷;对照组在抽取胸腔积液后仅向胸腔内注入顺铂注射液30mg;两组均每周两次。比较两组胸水控制疗效,检测胸水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CYFRA21-1、NSE下降程度和外周血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对生活质量(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控制胸腔积液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控制胸腔积液总有效率63.33%(P〈0.05);实验组CEA、CA125、CA153、CYFRA21-1和NSE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实验组CD3^+、CD4^+和CD4^+/CD8^+比值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高而CD才下降(P〈0.05),并且CD3^+、CD4^+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增高而CD8^+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上升例数多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80.00%和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敷贴配合顺铂化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胸腔积液,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比单用顺铂治疗癌性胸水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