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时间心室停搏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男性,78岁。因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乏力5h入院。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入院前1月体检发现BP高达220/110mmHg,当时未作特殊处理。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脏病、糖尿病史。体检:T36℃,P80次/min,R20次/min,BP180/10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5岁。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无心前区疼痛。人院体检:T36.2°,BP110/70mmHg,心率82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两次心肌酶谱均正常,血清钾2.99mmol/L,肌酐137.2 μ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细胞实验探讨不同高糖浓度培养H9c2细胞是否引起心肌细胞肥大,探讨Ca2+-Ca NNFAT3信号通路是否参与高糖引起H9c2心肌细胞肥厚过程。方法: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48 h,分为5mmol/L糖对照组、25mmol/L糖培养组、50 mmol/L糖培养组、25mmol/L糖培养加L型钙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Norvasc)]组和50 mmol/L糖培养加Norvasc组5组。观察H9c2细胞形态并测量细胞表面积大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ELISA测细胞内Ca N浓度;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a NAβ、NFAT3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大小、单细胞平均[Ca2+]i测定荧光值及细胞内Ca N浓度在随糖浓度升高呈阶梯上升,50 mmol/L时达到最高点。加入Norvasc后细胞大小较相同条件不加Norvasc者降低。Ca NAβ、NFAT3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随糖浓度升高逐步升高,50 mmol/L时达最高。加入Norvasc后Ca NAβ、NFAT3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未加Narvasc组明显降低。结论:高糖通过激活Ca2+-Ca N-NFAT3信号通路引起H9c2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的变化及其对恶性心率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62例,测算PCI术前、术后24 h Tp-e间期及校正Tp-e(Tp-ec)间期,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心电图正常的58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算正常对照组的Tp-e间期及Tp-ec间期;观察随访1月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患者PCI术前ACS相关导联及非相关导联Tp-e间期及Tp-ec间期均大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及ACS组患者PCI术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1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CI术前ACS相关导联及非相关导联Tp-e间期及Tp-ec间期均小于2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支组与2支以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CS组以ACS相关导联Tp-e间期及Tp-ec间期100 ms为节点分析MAE时,大于100 ms时MAE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Tp-e间期及Tp-ec间期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两组,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52例)为非杓型组(A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51例)为杓型组(B组);同时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3组分别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经计算机分析得出HRV指标值。结果 A组24小时HRV各指标均较B组明显降低,QTd、校正后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B组HRV指标较C组明显降低,QTd、QTcd明显延长(P<0.05)。QTd与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r=-0.632,P<0.05)。结论高血压,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HRV和QTd指标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彩兰  朱惠 《心电学杂志》2009,28(2):110-110,127
患者女性,17岁,反复晕厥5年,加重半年就诊。患者5年前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四肢抽搐并摔倒在地,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脑电图、头颅MRI、头颅CT、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正常。当时诊断为癫痫小发作,给予复方氨基丁酸、茴拉西坦等治疗未见好转。7月前上述症状再发,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门诊疑诊癫痫、心律失常收住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律失常表现特征及其心率变异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兰卅大学第一医院的AMI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下壁组及前壁组。分析各组住院期间动态心电图(DEC)资料,对比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共纳入239例AMI患者。在NSTEMI组、下壁组及前壁组间,频发室性早搏、Lown≥3级室性早搏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STEMI组和下壁组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前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ASDNN)均显著低于NSTEMI组和下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壁心肌梗死相比,NSTEMI和下壁心肌梗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但心率变异性损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8岁。因受凉后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入院。临床诊断:双侧肺炎。体检:T38.5℃,R20次/min,BP135/80mmHg。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以左下肺为著。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清钾3.4mmol/L。心电图正常。给予抗感染、补液、营养等对症治疗。患者入院第11天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性心肌严重缺血动态心电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彩兰  朱惠 《心电学杂志》2008,27(2):155-156
患者男性,46岁.既往体健.体检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23:10~23:20(图1A)V1~V3ST段呈墓碑样抬高,Ⅱ、Ⅲ、aVF ST段下斜性压低0.15~0.30mV,T波呈负正双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2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电信息,分析其发作前后5min及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6:00)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心房颤动发作前5mi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高频成份(HF)较终止后5min显著升高(P〈0.01),低频/高频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1),LF无变化:LF、HF白天均高于夜间(P〈0.01),白天与夜间SDNN、LF/HF无差异;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5minSDNN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呈正相关(r=0.545。P〈0.01),LF/HF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532、-0.563,均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心率变异性升高,迷走神经支配占优势,使心房颤动得以诱发和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