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保留骨骺的定制肿瘤型假体重建术,并探讨其工作原理、手术操作技巧、早期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应用肿瘤瘤段骨切除、保留骨骺的定制肿瘤型假体重建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的儿童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8岁、9岁和15岁。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1~2周期,化疗结束后根据X线、CT 和MR等检查结果评价化疗疗效,对于化疗效果好且符合保留骨骺手术条件者采用此术式治疗。首先通过CT、MRI确定病变范围,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定制保留骨骺的肿瘤型假体以及模具,待假体定制完毕后行肿瘤瘤段骨切除、保留骨骺的定制肿瘤型假体重建术,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切口愈合1周后给予术后的规范化化疗,并进行长期随访。 结果 3例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 h、4 h和6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ml、500 ml和2 200 ml。对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 为12~24个月,根据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术后3个月功能评分分别为24分、26分和13分,短期随访显示患者肢体功能良好。1例患者出现假体感染,经保守治疗(抗炎补液、切口换药等)无效后行大腿截肢术,余2例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等其他并发症。2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均< 2 cm。结论 通过严格掌握保留骨骺保肢手术的适应证,配合术前及术后的新辅助化疗,保留骨骺的定制肿瘤型假体重建术为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其疗效安全、可靠,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续骨活血汤在踝关节急性骨挫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共收集踝关节急性骨挫伤病例78例,分为2组(各39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予以续骨活血汤结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同时结合对患者的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证加减用药。对照组予以地奥司明结合支具固定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踝关节信号改变区域面积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踝关节骨挫伤改善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踝关节骨挫伤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骨活血汤可降低VAS评分,提高AOFAS评分,并明显促进局部骨挫伤的水肿吸收,对踝关节急性骨挫伤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翔  董扬  杨庆诚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4):245-247,250
目的研究四肢长骨大段纤维结构不良(FD)的临床特征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3例四肢长骨大段FD患者(病变超过单一长骨总长度2/3),其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2.5岁(8~72岁)。病变位于股骨12例,胫骨5例,腓骨2例,肱骨6例,尺骨5例,桡骨3例,伴发其他部位病变3例,发生病理性骨折18例。平均病程6.4年(6~20年)。手术治疗方法为单纯病灶切除+打压式植骨内固定术(17例)、病灶切除+带血管腓骨重建胫骨术(3例)、病灶清除+带血管腓骨重建肱骨术(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5例)和截肢术(5例)。结果 33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皮缘坏死等手术并发症。其中28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4年(23个月~10年)。2例单纯病变经刮除、打压式植骨术后复发,经再次病灶刮除+植骨重建钉内固定后治愈,5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活动度恢复理想。结论四肢长骨大段FD的病程长,骨质破坏严重,分步骤逐个治疗可获得病灶治愈。  相似文献   
4.
低氧诱导因子-1在肿瘤细胞侵袭、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诱导因子(HIF)-1是一种与肿瘤细胞低氧有关的转录因子,它所介导的靶基因在肿瘤血管生成、能量代谢、细胞增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HIF-1α过表达与肿瘤细胞侵袭、凋亡及预后密切相关.以HIF-1及其靶基因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将是一条令人注目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 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 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波灭活骨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微波灭活骨愈合及再血管化的过程及机制。方法:建立兔胫骨微波灭活模型,分别于3、6、12、24周行大体观及X线、四环素荧光双标记、电镜及SPECT骨扫描,观察灭活骨愈合、荧光双标记、放射性浓聚及板层骨的形成,自身对侧对照。结果:微波灭活骨6周愈合,24周板层骨初步形成,塑形完成;四环素荧光首先出现在哈佛氏管的周围,逐渐向间板侵润;放射性浓聚从两端开始变淡,向中间发展。结论:微波灭活骨能够愈合,其愈合及再血管化的速度均慢于新鲜自体骨;宿主骨两端毛细血管的直接长入是微波灭活骨再血管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5岁以下儿童骨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治疗的15岁以下骨肉瘤患者共54例,男33例,女21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对其生存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同期随访15~25岁青少年骨肉瘤患者77例(男48例,女29例)作为对照,随访总例数为131例.在15岁以下儿童组中按手术方式分为截肢组(19例),假体置换组(8例)以及生物重建组(27例).比较儿童组和青少年组之间整体生存率的差别,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儿童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年龄因素以及手术方式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总的随访时间为4-77个月,平均39.7个月.Log-rank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儿童组和青少年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5),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肢组与假体置换组相比(P=0.962>0.05),截肢组与生物重建组(P=0.303>0.05),假体置换组与生物重建组(P=0.452>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年龄可以作为骨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儿童骨肉瘤相对于青少年骨肉瘤来说,总体生存预后较差.对于儿童骨肉瘤手术治疗来说,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生存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行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X线片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与健侧对比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D级。试验组评分为(97.5±3.2)分,对照组为(86.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腓骨近端切除后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止点,操作简单,可恢复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古抑霉素A(TS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SA处理骨肉瘤MG-63、U2OS细胞48 h,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TSA处理48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对骨肉瘤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TSA对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SA对骨肉瘤细胞GSK3β、pGSK3β蛋白的影响。结果 TSA 处理后,骨肉瘤细胞细胞质减少,失去细胞连接;不同细胞系对TSA的敏感程度不同,与MG-63细胞相比,U2OS细胞更加敏感。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TSA可以使细胞G2/M期增加,G1期和S期减少,将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TSA可以明显降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SA并不改变GSK3β的表达,但可以降低pGSK3β的表达(P<0.05)。结论 TSA可以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能力,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pGSK3β蛋白表达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