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猪胆溶纤汤(ZRS)对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同时和造模后灌胃给予ZRS(2ml/100g,1次/日,连续7周),观察ZRS对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肝指数、脾指数的影响.结果:ZRS预防组血清GPT、LDH水平与模型比较明显降低(P<0.05,P<0.01),ZRS预防组血清TP、A/G水平与模型比较显著升高(P<0.01),ZRS预防组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脾指数显著降低(P<0.01).ZRS治疗组血清GOT水平、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ZRS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心房钠尿肤不仅存在于心脏且分布于全身许多部位,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中形态学定位及在胃黏膜不同分区的分布特点仍处于研究阶段.目的:对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中进行超微结构定位,观察其在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形态.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10/2007-07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免疫学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8只成年Wistar大鼠,体质量175~300 g,雌雄不拘,由承德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用心房钠尿肽抗体及血清为美国Santa CruzBiotechnology公司产品,胶体金标记抗体液(胶体金颗粒的直径为15 nm,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CMT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开发,日本产JEM-1200EX透射电镜.方法:大鼠经麻醉后,剪下胃及右心房(为心房钠尿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的阳性对照),沿大鼠胃贲门区、胃底区、幽门区的方向纵行取材.①将右心房作为阳性对照与胃组织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房钠尿肽在胃组织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确定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所在部位.②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对胃黏膜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超微结构定位,采用CMT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对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细胞在不同的分布区域(贲门区、幽门区及胃底区)面密度的百分比.主要观察指标:胃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形态、所在部位及胃的不同分区面密度百分比.结果:①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形态及部位:阳性对照大鼠心房肌的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呈现阳性表达.大鼠胃中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胃黏膜的下1/3.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形态为圆形、锥体形和烧瓶犁.阴性染色的部位为黏膜表层,黏膜下层和肌层.②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面密度的百分比:胃贲门区面密度的百分比最大,各面密度的百分比分布顺序是贲门区>幽门区>胃底区.结论: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主要位于胃黏膜的下 1/3;大鼠胃不同分区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面密度的百分比不相同,以胃贲门区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catenin蛋白及DKK-1(Dickkopf-1)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分析DKK-1表达水平改变时对宫颈鳞癌的侵袭能力和Wnt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DKK-1蛋白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不同宫颈组织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中DKK1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DKK-1和β-catenin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中DKK1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1)。结论:DKK-1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措拖。方法对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2例,结石残留8例。出院时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为痊愈,尚有1~2项轻度症状体征者为好转。120例中治愈75例,好转31例,死亡14例。结论早诊断、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做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宗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69-69,76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5例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脾切除术35例,无手术死亡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改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底黏膜下环扎术20例,术后1例发生肝昏迷,再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随访1~6年,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结论 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前应积极改善一般状况,增强其抗感染能力,对术前、术后有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重视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对严重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患者,若无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史可行单纯脾切除术,但术后需密切随访;若有近期出血或急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肝功能Child B-C级者选择脾切除加断流手术.  相似文献   
6.
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观察了ATP-Mg~(2+)等对缺血缺氧心脏再灌注后心功能的影响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ATP-Mg~(2+)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其作用与ATP-MgCl_2几乎相同;两者均优于单纯性ATP(ATP-2Na)。作者认为,ATP-Mg~(2+)是ATP-MgCl_2,心肌保护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齿状线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用瘤体外翻量化切除、齿状线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肿瘤距齿状线3cm内的低位直肠癌实施齿状线吻合保肛治疗.腹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会阴部手术采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依据病理分化程度,直视下量化切除肿瘤的方法,并利用单吻合器于齿状线处实施吻合(齿状线组).与同期26例吻合口距齿状线0~2 cm(0~2 cm组)进行比较,对2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肛门节制大便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无手术病死.齿状线组:3年、5年生存率为83.6%、74.4%,局部复发率4.8%;0~2 cm组:3年、5年生存率为84.6%、72.1%,局部复发率7.7%.术后3、6、9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评定结果分别为,齿状线组:28.6%、71.4%、95.2%;0~2 cm组:68.0%、88.0%、100%.结论 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在病例选择适当和手术技巧娴熟的基础上,采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并量化切除后,利用单吻合器在齿状线处实施吻合的保肛手术简便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扰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2b(IFN-α2b)单独及联合应用,作用不同时间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IFN-γ、IFN-α2b及二者联合应用均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单独用药时,作用48h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P<0.05);联合用药时,作用72h效果显著(P<0.05).结论:IFN-γ、IFN-α2b及二者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药效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杨宗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78-178,18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5例.结果 全组术后常规病理切片证实为胆囊急性炎性改变,其中5例为坏疸性胆囊炎,术后无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住院5~10d,平均7.5d.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时机,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绝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47在胃肠道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肠道癌(n=996)和癌旁正常黏膜(n=110)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7表达与胃肠道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肠道癌CD1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胃肠道癌CD14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静脉侵袭和淋巴管侵袭有关(P<0.05);与性别、淋巴结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D147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147参与胃肠道癌的发生和局部浸润,可作为反应胃肠道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