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溃疡性结肠炎相关GSE、GPL文件,以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到潜在疾病靶点;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四逆散中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的化合物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有效成分,并查找其对应靶点;将药物靶点基因与疾病差异基因取交集,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调控网络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拓扑分析,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共得到差异基因910个,四逆散中有效成分144种,对应的靶基因239个;PPI核心网络共40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核仁磷酸蛋白(NPM1)、热休克蛋白8(HSPA8)、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泛素C(UBC)、含缬酪肽蛋白(VCP)等;GO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白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等。结论:四逆散治疗U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作用于NPM1、HSPA8、YWHAZ、UBC、VCP等靶点,调控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3岁,主诉“阵发胸痛8年余,加重1月”。8年前开始活动或情绪激动时阵发胸痛,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曾在当地医院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90%,置入3.0×24 mm支架1枚,之后近8年时间患者规律服药,未再发作胸痛。近1月来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8年前加重。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72 mm Hg。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肾动脉听诊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股动脉可闻及响亮的收缩期杂音,无肿痛。入院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便潜血(-),尿潜血(-)。转氨酶正常,肌酐82μmol/L,空腹血糖6.4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 mmol/l。B型尿钠肽(BNP)76 pg/ml。肌钙蛋白0.02 ng/ml。胸痛发作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0.3mV,伴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54 mm,左室收缩末内径43 mm,左室射血分数50%,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外周血管超声:双侧髂-股动脉弥漫性病变,右侧最重狭窄90%,左侧最重狭窄85%;双侧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未见明显狭窄。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 apoptosis )是指由于内外环境变化或死亡信号触发以及在基因调控下所引起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消除机体内老化和具有潜在性异常生长的细胞,以及保持机体处于稳态(homeostasis)起着重要的作用[1]。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 MI )后心室重塑、心力衰竭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心肌细胞凋亡是MI范围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影响MI面积,而且诱导心肌重构[2]。葡萄糖代谢异常是MI的常见危险因素,对MI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无论高血糖还是低血糖均可导致MI的死亡率增加,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尤其是轻、中度低血糖[3-5]。由于细胞凋亡是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损伤和修复的重要细胞学机制之一,本文主要围绕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血糖异常对梗死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6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运动试验和心肌灌注显像,并进行心脏事件随访。结果得到随访资料106例,平均随访(25±8)个月,共发生心脏事件1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运动高峰心率、从静息到运动高峰的心率变化、运动高峰收缩压、从静息到运动高峰的收缩压变化、异常心肌显像、心肌灌注缺损数目和缺血容积率(IVR)的大小是预测心脏事件发生的有价值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R的大小是心脏事件发生的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IVR≥25%时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5.9,P<0.005);尤其当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时,IVR<25%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极低。结论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可作为预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根据心肌灌注显像时IVR的大小可有效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近日,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在Chest杂志上公布了第9版《抗栓治疗及血栓预防指南》(ACCP-9)[1-4]。此版指南在第8版基础上,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抗栓治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推荐。本文将结合ACCP-9对VTE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斑块表面血栓形成(thrombosis)和(或)远端血栓栓塞(embolization),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心肌缺血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根据心电图表现,ACS  相似文献   
7.
踝臂指数与老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7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老老年患者(年龄≥80岁)进行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病变者(8例)、单支病变患者(10例)、2支病变患者(14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ABI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ABI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AB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无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患者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I对3支或左主干病变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04,95% CI:0.69~0.85,P0.001);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9.5%)和敏感性(53.6%)。结论老老年冠心病患者ABI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ARI≤0.9对预测冠状动脉3支和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对桡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06至2007-12于北京安贞医院十二病房择期拟行经右侧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35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侧桡动脉,记录右侧桡动脉的直径、内膜厚度,计算右侧桡动脉内膜增厚率、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前桡动脉平均直径为(2.37±0.57)mm,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分别为(1.95±0.50)mm和(2.23±0.41)mm,均较术前缩小(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桡动脉内膜厚度平均为(0.25±0.12)mm,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分别为(0.69±0.31)mm和(0.38±0.17)mm,均较术前明显增厚(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桡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11.3%(40/355)、80.6%(286/355)和25.1%(89/355);桡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15.7%(56/355)和7.6%(27/355);闭塞率分别为0%、2.8%(10/355)和1.7%(6/35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可导致术后早期桡动脉的损伤,但术后晚期损伤可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高龄(年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入院后经临床和心电图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AMI诊断标准.结果 106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术,梗死相关血管:前降支86支,回旋支4支,右冠状动脉16支.106支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开通102例,于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110枚,2例术中死于心源性休克.术后即刻造影成功率为98.5 %,手术操作成功率为98%.术后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脏破裂.梗死后1周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51.2±3.3)%.结论 急诊PCI治疗对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