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氯化镁缓释片的释放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镁缓释片和进口氯化镁缓释片(Slow-Mag)的体内外释放浓度,计算体内外参数,考察氯化镁缓释片的缓释效果,并与Slow-Mag进行对照。结果:氯化镁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氯化镁缓释片和Slow-Mag的药 时曲线可用二室模型拟合,tmax分别为3.7967h和2.1367h,cmax分别为7.8257μg·ml-1和8.0254μg·ml-1AUC分别为56.5172,34.1971μg·h·ml-1。结论:氯化镁缓释片对Slow-Mag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5.26%,二者为生物不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2.
中药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鬼针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化学成分.方法:采用80%乙醇渗漉提取,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学反应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鬼针草中得到槲皮素(Ⅰ)、金丝桃苷(Ⅱ)、槲皮素-7-O-鼠李糖苷(Ⅲ)、6,7,3',4'-四羟基橙酮(Ⅳ)、4,5-双咖啡sg酰奎宁酸(Ⅴ)、豆甾醇-3-O-葡萄糖苷(Ⅵ)、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Ⅶ) 、奥卡宁(Ⅷ)、木犀草素(Ⅸ).结论:以上化合物除奥卡宁、金丝桃苷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海南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伏康京碱(voacangine,1),伊波加因(ibogaine,2),伊波加明(ibogamine,3),冠狗牙花碱(coronaridine,4),19-海尼山辣椒碱(19-heyneanine,5),19-表-海尼山辣椒碱(9-epi-heyneanine,6),3-羟基冠狗牙花碱(3-hydroxyl coronaridine,7),冠狗牙花羟基伪吲哚碱(coronaridine hydroxyindolenine,8),3-(2-羰丙基)-冠狗牙花碱[3-(2-oxopropyl)coronaridine,9],老刺母碱(vobasine,10),α-香树醇(α-amyrin,11),α-香树酯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12)。结论:化合物1,2,6,11,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红前期融合蛋白 4(PfCP 4)。 方法 通过甘氨酸 脯氨酸 甘氨酸 (GPG)接点将恶性疟原虫 3D7株血凝素相关匿名蛋白 (TRAP)膜外区序列 (氨基酸 2 6~ 3 3 0 )和环子孢子蛋白 (CSP) 19个 4肽重复区及其羧基末端序列 (氨基酸 199~ 3 83 )连接 ,采用不对称PCR法人工合成 15 77bpPfCP 4基因。将PfCP 4基因克隆在pQE表达质粒上 ,转化大肠杆菌SG13 0 0 9后进行诱导表达 ,用抗CSP的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检测。 结果 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在 5 7kDa处出现特异的表达条带 ,其大小与推算的PfCP 4分子量一致 ,表明PfCP 4合成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量为 5 7kDa的PfCP 4重组蛋白。 结论 成功构建了PfCP 4。  相似文献   
5.
二杈狗牙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二杈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硅胶柱等色谱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α-香树醇(α-amyrin,1),α-香树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2),α-香树醇棕榈酯(α-amyryl palmitate,3),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ol acetate,4), 毛蕊异黄酮(calycosin,5), 芒柄花素(formononetin,6), farnisin (7,3'-dihydroxy-4'-methoxyflavone,7).结论: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