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方复方人参高原片(或水煎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之功。能明显提高急性减压缺氧小鼠存活率(P<0.01),延长密闭缺氧小鼠存活时间(<0.01),改善急性减压缺氧小鼠的肺循环,减少及减轻肺出血程度,提高急性缺氧家免组织对氧的利用度(p<0.05),延长小鼠在冷水中的游泳生存时间(p<0.01)。该药对慢性高原反应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症状,体征,血液流变性及心电图。对急速进入高原者预防用药,可减少及减轻急性高山病的发生。亚急性毒理实验显示该药安全无毒。阳性对照实验表明,优于同类药物复方党参。  相似文献   
2.
高原环境所引起的瘀血表现称为高原瘀血症,其形成机制主要因清气不足,宗气虚弱,无以贯心脉,故血脉瘀滞焉。本症发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发病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男多于女,移居多于世居,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患者血液浓稠、粘滞、聚集性均明显增加,其治疗应以活血益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用 BYS—14型四导脉象仪,对海拔80米的北京52名居民,海拔2500米的青海互助56名居民,海拔4800米的43名唐古拉山移居者进行了挠动脉搏动图的检测,三组平均年龄皆为25岁,以研究高原移居者脉图(RPT)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高原移居者脉搏振幅明显衰减;主波幅(H_1)、潮波幅(H_3)、降中峡(H_4)重搏波幅(H_5)的高度均低于平原人,P<0.01,差异非常显著;②降中峡与主波幅的比值(H_4/H_1)明显增大,P<0.05;③高原移居者心率为75.1次/分,而平原人为68.1次/分,P<0.01,差异非常显著。④脉搏波的时值经心率校正后,高原移居者心电脉搏传播时间(Q—UR)明显延长,P<0.05;主波顶点至降中峡的时间(T_5)及主波起点至降中峡的时间(T_6)均明显缩短,P<0.05及 P<0.01。这些改变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高原移居者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小;②高原移居者多数人体循环动脉血管扩张,血压偏低,③高原移居者血液有浓、粘、聚的特点,血液内阻力加大。  相似文献   
4.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为论述血证之专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血证辨治的临证指南。本文仅就该书中血上干证辨治规律进行分析,并以鼻衄为例,对高原血证的病因病机,和《血证论》对高原血证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海拔481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几年来,我们研究了海拔高度对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在海拔2261米观察108例,海拔3968米检测315例,海拔4750米检测58例,共481例,并与上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表明,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三项指标与海拔高度有正相关关系,红细胞泳动速度随海拔梯度的增高,有正常→加快→变慢的趋势;纤雄蛋白元含量未显出明确规律性。说明高原人血液有浓稠、粘滞、聚集三个特性,为高原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增强高原移居者耐氧能力是加速高原建设、巩固国防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于1981年夏秋季节来到果洛州达日县(海拔3968—4000m)采用复方人参高原片对66例慢性高原缺氧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投药对象 1、投药标准 (1)现在居住高原海拔3968米以上,达两个月以上者。 (2)有慢性高原缺氧表现:目赤颧紫,唇绀舌紫、甲床紫暗、指甲沟纹或反甲,肌肤甲错、口唇干裂、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动则气喘嘘嘘、时有心悸、纳谷不甘、食后腹张等。以上症状移居平原一段时间后可以消失。  相似文献   
7.
一、高原瘀血症的命名我们于八一年七月至九月到果洛州达日县吉迈滩(海拔3968——4000米),该地位于北纬33°45’,东经99°39’(1)。我们观察到高原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目赤、颧紫、口唇发绀、舌质青紫、甲床紫暗、指甲沟纹、甚至反甲、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等,这些表现属于中医典型的瘀血征象。我们对此类病人均采集其病史、高原移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除外非高原引起的器质性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患,这种瘀血病人到平原居住一段时间以后,诸瘀血表现均可消失。我们将这种瘀血症命名为“高原瘀血症”,并将这种面容命名为“高原瘀血面容”。二、高原瘀血症的发病机理我们认为“高原瘀血症”的形成,是  相似文献   
8.
家族长寿史的研究,是探索遗传因素与长寿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于1984年11月和1985年4月,对海拔2500米的青海省互助县58名≥80岁高龄老人及41名60~64岁老人进行了家系对比调查。  相似文献   
9.
全国中医诊断第二次专题学术会议于1991年9月19日-23日在四川新都举行。大会收到论文375篇,在会议上交流126篇,其中大会交流22篇。病、证、症概念及规范化近年来,关于病、证、症概念一直是学术  相似文献   
10.
整理总结了唐容川关于“血上干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结合高原地区特点,探讨了唐氏“血上干证”辨治规律在防治高原血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