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原因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捕捞断裂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科门诊胸部X线诊断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患者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途径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统计静脉港植入资料分析体内导管断裂原因.结果 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39%,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发生率分别为0.16%、2.32%;7例锁骨下静脉港5例由导管夹闭综合征引起体内导管断裂,占71.43%.11例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结论 合理选择静脉港的植入途径,将减少体内导管断裂的发生;DSA下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high biliary obstruction,MHBO)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MHBO患者96例,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77例、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11例、单纯胆道外引流8例;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 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77例,成功率为80.21%.96例MHBO患者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术后第7、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总胆红素下降率(92.56%)明显高于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和单纯胆道外引流患者(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3、6、9、12、15、18、21月生存率分别为98.70%、88.31%、76.62%、46.75%、18.18%、2.6%、1.3%.结论 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治疗MHB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迅速退黄并恢复肝功能,为肿瘤的进一步治疗赢取了时间,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下捕捞体内断裂静脉港导管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介入法,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结果 11例静脉港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DSA下断裂导管取出耗时18~110 min,平均53.45 min,介入术中、术后未出现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DSA下经右侧经股静脉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创伤小,安全性高,避免了手术取出的创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1周内再次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56例,均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膈动脉等血管造影或/和栓塞术.结果 本组患者介入术后1周内再次出血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栓塞后再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结核1例,食管癌术后1例,食管癌放疗后1例,并再次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外动脉、膈动脉等相关血管造影栓塞术.结论 介入术前应用血管收缩药物、肺脏供血动脉多样化、病变范围广、栓塞材料的选择不合适、造影图像质量欠清晰等均导致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5.
肝转移瘤的血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腹腔动脉造影、肝固有动脉造影、单纯门静脉CT灌注成像探讨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方法:对50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了CT平扫、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对其中23例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单纯门静脉CT灌注扫描,以观察肝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肿瘤周边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分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DSA表现:多血供肿瘤12例,少血供者38例,环形染色36例.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67.48±11.56)%,肿瘤边缘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76.23±14.89)%,正常肝实质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51.42±10.26)%;肿瘤中心密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为(9.00±1.03)s,肿瘤边缘密度的达峰时间为(10.69±2.82)s.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密度先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在14 s以后,肿瘤中心的密度不仅小于肿瘤边缘的密度,而且小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门静脉显影的峰值时间平均为(11.84±1.81)s.多期增强CT扫描表现:动脉期呈明显环状强化者11例;动脉期呈轻度环状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厚壁强化者5例;动脉期不强化、门脉期环状强化者25例;平衡期环形强化者8例;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均不强化者1例.单纯门静脉灌注CT表现:肿瘤在30 s的时间内,密度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门静脉达峰时间平均为(14.33±2.23)s,最高峰值平均为(320.00±28.78)HU;而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在注射对比剂后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达峰时间为(22.25±3.44)s,最高峰值平均为(110.75±16.31)HU.结论:肝动脉是肝转移瘤血供的唯一来源,门静脉不参与肝转移瘤的血供.  相似文献   
6.
纵隔脂肪肉瘤较少见,截至1992年国内共报告7例,笔者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34岁。因后背痛6个月就诊。伴有咳嗽、咳痰带血,一月前咯血约100ml。查体:慢性病容,浅淋巴结未触及,背侧胸上部脊柱两侧稍扣浊,呼吸音减低,未闻罗音、心率较快,律整,未闻杂音。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已有大量报告.肝动脉灌注栓塞术(TACE)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之一.本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前后VEGF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文献进行对照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SA、CT和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灌注CT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显示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原发病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患者资料,均进行了CT平扫、多期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DSA检查,其中,56例还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的门静脉灌注CT成像(P(1TAP)检查,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灰度密度(K值),观察肝转移瘤血液供应来源.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SA表现: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K值峰值平均为(67±12)%,肿瘤边缘K值峰值平均为(76±15)%,正常肝实质K值峰值平均为(51±10)%.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K值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PCTAP扫描表现:肿瘤在30 s的时间内,密度变化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结论 肝动脉是肝转移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门静脉几乎不参与肝转移瘤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肝癌DSA时间密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A作为血管造影的主要设备,是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DSA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对于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DSA设备无法进行密度定量分析,DSA图像诊断的定量分析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持续肝动脉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肝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应用GM-CSF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32例肝转移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GM-CSF.留置肝管行动脉持续灌注GM-CSF 72 h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疗程为2~5个周期.观察灌注前后强化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的疗效(CR、PR、NC、PD及CR+PR)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的上腹部强化CT及DSA造影相比,灌注GM-CSF后强化边缘厚度显著增加(P<0.05).32例患者均完成了2~5个周期的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46.9%,无明显并发症,无一例由于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 GM-CSF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并可促进肝转移瘤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对于乏血供的肝转移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GM-CSF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