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化妆品。以杆状病毒AnpeNPV为基因表达载体,昆虫为生物反应器而建立的蛋白表达系统已获得成功。本文以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替代柞蚕AnpeNPV中的核多角体基因而获得的AnpehEGF病毒为载体、蓖麻蚕蛹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rhEGF蛋白质,采用PCR、West-ern blot和ELISA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硫酸铵沉淀和Ni-NTA Agrose亲和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基因或是蛋白水平上都可检测到rhEGF的表达。AnpehEGF感染蚕蛹后第6d开始检测到rhEGF的表达量快速上升,第12d达到高峰,第3、6、9、12d的表达量分别为19.77、24.90、618.59、1 952.46ng/g,而到了病毒感染后期(第15d)出现了蛋白降解现象。表达的rhEGF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较纯的产品。结果表明蓖麻蚕蛹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rhEGF是可行的,说明利用AnpeNPV和蓖麻蚕蛹可开发更加低成本而又高效的rhEGF生产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锌干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孕妇进行锌干预后,观察其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以探讨锌干预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发育的关系。方法:2002-04/2003-04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建立优生保健卡,并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妇1031例。符合标准的孕妇670名。干预对象自建立优生保健卡之次日起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30mL。遵循1:1配对的原则从同期孕检妇女中选取相应1名对照,对照组不进行锌元素制剂增补。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第1次孕期保健、孕27—29周及产前抽取静脉血,测定全血锌浓度。并记录孕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职业、家庭月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孕产史、孕期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等内容。结果:对照组孕妇不同孕期全血锌浓度[孕早期(6.29&;#177;1.88)mg/L,孕中期(5.59&;#177;1.41)mg/L,孕晚期(5.19&;#177;1.20)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28.786,P&;lt;0.01),随着孕期的进展而逐渐下降。干预组孕妇不同孕期全血锌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干预组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24.4123,40.4794,P&;lt;0.01);干预组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6558,P&;lt;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身长、1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4.581.4.841,4.895,15.001,P&;lt;0.01)。结论:对孕妇每日补充适量的锌制剂可显著改善孕中、晚期的锌营养状态及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相似文献   
3.
成团泛菌低分子脂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从革兰阴性非致病菌成团泛菌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细菌脂多糖 ,开发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 Pantoea agglomeranslipopolysaccharide(L PSp)。方法 :用 westphal热酚水法粗提 ,阴离子交换层析法进行纯化。应用 Tricine- 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法 (Tricine- SDS- PAGE)、鲎变形细胞溶解物实验法对 L PSp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活性进行鉴定。同时对 L PSp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 5 0 0 0的低分子脂多糖 (L PSp)。经鉴定 L PSp为含有 1 8%2 - keto- 3- deoxyoctulosonate (KDO)、总糖量为 6 4 .5 %、总纯度 >99.0 7%、重量比活性较 E.coli O1 1 1 :B4 L PS高 2 .6倍。结论 :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可纯化出低相对分子质量高纯度水溶性的成团泛菌脂多糖 L PSp,与其它细菌 L PS相比 L PSp具有较高的 KDO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Cobra venom)体外抗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活性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眼镜蛇毒作用于NACC细胞,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法(ATP-TCA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状态;应用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实验显示眼镜蛇毒对体外培养的NAC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用浓度2.0mg/L的眼镜蛇毒处理癌细胞48h后,试验组细胞凋亡率(52.4%)显著高于对照组(5.7%)。HE染色观察到眼镜蛇毒作用NACC细胞后其形态发生改变。结论:眼镜蛇毒能抑制NACC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hinese cobra venom)对体外培养的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株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实验法(ATP—TCA)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百分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ATP—TCA实验显示眼镜蛇毒对体外培养的NACC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形态学观察发现用药后的NACC细胞质空泡、核固缩、核染色质聚集等形态学变化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眼镜蛇毒阻滞NACC细胞生长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检测到买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华眼镜蛇喜能抑制NACC细胞增碴.诱导NACC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657例黑衣壮族中老年人进行血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并将其结果与520例当地的汉族中老年人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89%和358%(P<005)、132%和167%(P>005)及362%和423%(P<005)。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载脂蛋白B、高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比值及低载脂蛋白A1的患病率分别为737%和683%(P<005)、117%和177%(P<001)、123%和204%(P<001)、49%和19%(P<001)和03%和06%(P>005)。结论黑衣壮族较汉族人群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低,这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以及遗传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了解汉、壮、瑶族健康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及变化特点,为探索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序列研究法,于2013年4-5月选取广西7,10,13岁的汉、壮、瑶族儿童共598名,在2014-2015年相同时段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血清IGF-1,IGFBP-3水平检测,连续3年,获得7~ 15岁的年龄别均值.分析儿童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年度、民族、增幅差异.结果 男生3年的IGF-1水平依次为136.29,117.81,92.63 μg/L,女生为135.52,114.81,89.20μg/L;男生3年的IGFBP-3水平分别为68.38,53.39,51.03 μg/L,女生为66.77,52.81,51.02 μg/L.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1,20.29,P值均<0.01).各年龄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为逐年下降,男、女生2个指标均以13岁组最高.3年合计的血清IGF-1水平男、女生均为瑶族最高,壮族次之,汉族最低(P值均<0.01);血清IGFBP-3水平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人组年龄,男、女生IGF-1,10,13岁组为瑶族>壮族>汉族(P值均<0.01);IGFBP-3男女生7岁组均为壮族>汉族>瑶族,女生10岁组为壮族>瑶族>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汉、壮、瑶族儿童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年度和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无随年龄变化的规律.需扩大样本、延长观察时间并开发更为成熟稳定的检测手段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孕妇进行锌干预后,观察其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以探讨锌干预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发育的关系。方法:2002-04/2003-04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建立优生保健卡,并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妇1031例。符合标准的孕妇670名。干预对象自建立优生保健卡之次日起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30mL。遵循1∶1配对的原则从同期孕检妇女中选取相应1名对照,对照组不进行锌元素制剂增补。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第1次孕期保健、孕27~29周及产前抽取静脉血,测定全血锌浓度。并记录孕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职业、家庭月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孕产史、孕期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等内容。结果:对照组孕妇不同孕期全血锌浓度犤孕早期(6.29±1.88)mg/L,孕中期(5.59±1.41)mg/L,孕晚期(5.19±1.20)mg/L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28.786,P<0.01),随着孕期的进展而逐渐下降。干预组孕妇不同孕期全血锌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4.4123,40.4794,P<0.01);干预组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558,P<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身长、1min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4.581,4.841,4.89  相似文献   
9.
锌干预对孕妇全血微量元素浓度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锌干预后孕妇不同孕期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锌干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定期孕检的孕妇中,选择孕龄小于12 w、自愿接受锌补充且健康的335名孕妇作为干预对象;每名干预对象按对照条件选取1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分别在第一次孕期保健、孕27~29 w及产前抽取孕妇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全血Zn、Fe、Cu、Ca、Mg的浓度.同时,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早期对照组和干预组全血Z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孕中期和孕晚期两组全血Zn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比对照组的高.对照组与干预组孕妇不同孕期的Fe、Ca、Mg元素的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孕期进展逐渐下降,而Cu浓度逐渐上升.干预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头围、身长及1分钟Apgar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孕妇每日补充适量的锌制剂可改善孕中、晚期的锌营养状态,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组织胺在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 ,揭示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液中的组织胺 ,常规方法检测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对 30例肝癌病人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液中的组织胺、嗜酸、嗜碱粒细胞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水平为 (30 .1± 11.8)个 / m l,肝癌病人为 (19.3± 8.0 )个 / 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则相差不大 ,分别为 (2 91.5± 36 .9)个 / m l,(2 6 8.5±47.3)个 / m l(P >0 .0 5 )。外周血中组织胺水平分别为 (16 9.7± 49.1) μg/ ml,(10 0 .1± 2 5 .1) μg/ 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组织胺及嗜碱性粒细胞在肝癌病人外周血中明显降低 ,是否可作为一项肝癌早期诊断的辅助观察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