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铜绿假单胞菌在亚抑制浓度( 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毒力因子表型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索其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用临床标准菌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系统( QS)的基因突变株,测定不同浓度下菌株生长曲线,以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最高抗菌素浓度为亚抑制浓度。分别测定各菌株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生物膜形成、绿脓菌素和鼠李糖脂的变化。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测定菌株毒力蛋白编码基因以及QS基因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表达的变化。用生物发光法测定QS信号分子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PAO1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和QS调控基因(lasR、rhlR)表达均显著增加,PAO1野生株的毒力因子也增加,但lasR、rhlR突变株无此变化,同时QS信号分子水平也无显著变化。结论亚抑制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这一效应是通过lasR和rhlR调节实现的,但这一调控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通过AHL信号分子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为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偶测血压不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3例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收缩压负荷值(24 h SPL)、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24 h舒张压负荷值(24 h DPL)、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PL)、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向天舒张压负荷值(dDPL)、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PL)、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PL),对受检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24 h MSP、dMSP、nMSP、24 h SPL、dSPL及nS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杓型血压及血压波动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4 h MDP、dMDP、nMDP、24 h DPL、dDPL、nD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出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波动,故控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首先控制高血压,调整其异常的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血压节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成人败血症249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成人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为临床血流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1999~2008年成人败血症249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患者院内感染败血症154例,占61.8%;总死亡率34.5%;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依次为恶性肿瘤、糖尿病及粒细胞缺乏;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菌146株,占58.6%,革兰阳性菌82株,占32.9%,真菌占8.4%,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7%),金黄色葡萄球菌(14.5%)和肺炎克雷伯菌(11.7%);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43.2%和42.9%;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69.8%;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均为0.结论 成人败血症病例逐年增加,其中社区感染败血症的比例近年来有所增加;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程度较高,但未发现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子检测方法在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病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中重度SSTI病例,符合入组标准共50例,留取伤口深部组织,分别行常规培养及细菌涂片检查;提取各标本DNA,以9种常见细菌基因组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行PCR-膜杂交法检测细菌结果;将分子检测、常规培养及涂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培养38份阳性,分子检测结果28份阳性,细菌涂片仅8份阳性,培养结果在检测的9种细菌范围内,分子检测与常规培养检查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82.1%(32/39),分子检测结果为多种细菌,而培养结果为单一细菌者占7.7%(3/39);分子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培养结果为阴性者占5.1%(2/39)。结论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中重度SSTI常见致病菌进行检测及鉴定,并在复合细菌混合感染的病原检测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亚抑制浓度(SIC)抗生素概念评价左氧氟沙星在该浓度下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型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临床标准菌株PAO1,测定在不同浓度下菌株生长曲线,以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为亚抑制浓度.分别测定菌株在SIC的抗生素作用下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绿脓杆菌素产生量和鼠李糖脂活性的变化.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菌株毒力蛋白编码基因lasB,rhlA和phzA2基因在SIC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作用时表达的变化.结果 菌株与SIC浓度的左氧氟沙星共同孵育后,生物膜形成以及绿脓杆菌素产生和鼠李糖脂的活性都较没有抗生素作用时显著增加.lasB、rhlA和phzA2的表达在SIC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较无抗生素作用时明显升高.结论 亚抑制浓度的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其毒力基因的表达,使菌株毒力因子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良、恶性心脏肿瘤的超声特点 ,以及其诊断心脏肿瘤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尸解、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CT)、磁共振显像 (MRI)及病理结果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超声首先发现和诊断心脏肿瘤者占 91 43% (32 / 35 )。患者首次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心脏肿瘤的准确率和误漏诊率分别为 71 43%和2 8 5 7%。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优越性 ,根据肿瘤超声病理改变 ,对判断肿瘤性质有很大帮助。临床对心脏肿瘤应提高警惕 ,在超声诊断时应小心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内皮功能和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同时探讨其与血压水平和血管活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22名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血压水平分为轻度高血压和中度高血压组,分别运用血管超声观察内皮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内膜中层厚度(IMT),壁—腔比值(M/D)。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两组间比较,并将上述指标,血压水平,年龄,体重指蛆(BMI)与M/D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轻中度高血压组问FMD,NMD,IMT,M/D和AngⅡ无明显差异,ET—1水平在中度高血压组较经度高血压组显升高(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BMI和ET—1对M/D有影响(β=-0.48,P=0.01;β=-0.365,P=0.04)。结论:血管超声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壁结构变化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可用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变化的评价及追踪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下降及结构改变并不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加重。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超声观察血管壁结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康医生:你好,我是一名本刊的忠实读者,现有一问题想咨询一下。在家庭用药中,绝大部分是口服用药。为了让口服的药品更好地发挥药效,在服药过程中对时间有什么要求呢?读者小丘小丘读者:你好!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周期性,在生物钟的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我国2010年门诊患者分离细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 监测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所属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状况,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测定细菌敏感性,依据CLSI2010年标准,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按照监测方案129所医院共获得临床分离菌170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09株(占58.9%);革兰阳性菌6993株(占4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0.9%和73.1%;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3%和0.7%;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有2.4%的大肠埃希菌和4.5%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接近20%,与去年相近;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2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6.4%,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0% ~75%.结论 我国门诊来源分离菌株较去年增加近1倍,耐药情况与上一年度相似,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老年期脑梗死病人的左心房功能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左心房功能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正常青年组(16名)、正常老年组(18名)及老年脑梗死组(27例)的左心房功能,并将其与脑梗死的发生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正常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心房内径、压力、储存容积、储存分数增加及被动排空容积下降。脑梗死组与青年组比较,上述变化趋势显,其中左房内径和压力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结论 正常人中老年组较青年组左房扩大,心房内压力和储存功能增加,心房内血流速度及被动排空功能下降。左房内径扩大和压力升高为脑梗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