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RG-14260(RG)单用及RG联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亚罗奠司(RA)体外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及核心蛋白聚糖(DCN)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经RG及RG联合RA作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DC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RG单用及联合RA均可降低Ishikawa细胞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促进细胞DC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但二者合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单独和联合EGFR及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均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上调Ishikawa细胞内DCN的表达,而升高的DCN反过来又可增强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腹部浅表转移性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8例腹部浅表恶性肿瘤给予HIFU治疗,治疗前后行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CT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2例进展死亡。B超提示病灶回声呈增强、降低、再增强的变化趋势,16例治疗后CDFI显示丰富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增强CT显示2例治疗后病灶内仍有小片状增强区域及周边不均匀增强带。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1级烧伤,未见其它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对于治疗复发、转移或局部侵犯的腹部浅表恶性肿瘤,HIFU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模式,提高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过程,根据分期、组织分型、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2年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果 单纯手术组(n=7)3年和5年OS分别为100.0%和66.7%,与综合治疗组(n=36)的80.9%和7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治疗组2年DFS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9% vs 17.9%,P<0.05).不同分期和组织分型之间5年OS、2年D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治疗模式能提高肾母细胞瘤疗效.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放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体外照射结合近距离腔内后装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但近、远期的放射性毒副反应较明显,临床治疗效果一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可将射线集中照射到肿瘤组织,使放射剂量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高度一致,理论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轻的毒副反应。2006-2008年我科对有条件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3DCRT联合192Ir腔内后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2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为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70例分为2组,3DCRT联合腔内后装组(A组)35例,常规放疗联合腔内后装组(B组)3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分期及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病例临床资料(n=35)组别中位年龄(岁)分期ⅡaⅡbⅢaⅢbⅣa病理分型鳞癌腺癌A组47 2 10 6 15 2 33 2B组45 3 9 7 13 3 32 31.2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5.
<正>食管癌是我国也是本地区常见的肿瘤,就诊时仅20%的患者可作根治性手术,80%的患者为中晚期[1],无法手术,主要依靠放射治疗,但单一放疗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均不理想,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未控、复发及远地转移[2]。近年来我科对有条件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型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组,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榄香烯实验组HepG2细胞的吸光度值、增殖抑制率,并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CM)测定HepG2细胞周期分布特点。结果:HepG2细胞经榄香烯作用36 h后折光率减弱,细胞体积缩小、漂浮细胞增多,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关系。在细胞周期分布特点及抑制率参数上,榄香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 01),而与5-Fu组比较,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同时榄香烯使HepG2细胞周期分布特点发生改变,表现为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并且与5-Fu组呈现出相似的趋势。结论:榄香烯注射液在体外能通过抑制肝癌HepG2细胞株DNA复制发挥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短期局部复发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5例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短期局部复发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髂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药物为顺铂30mg/m~2,氟尿嘧啶500mg/m~2,表阿霉素20~25mg/m~2,3~4周后重复化疗,左右股动脉交替插管。每例患者行介入栓塞化疗2~3次。介入栓塞化疗结束后2周开始行HIFU治疗。经阴道彩超、CT及MRI测量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评价近期疗效;随访临床症状和远期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23±1.96和1.15±2.375,KPS评分分别为77.96±5.07和93.29±5.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4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80%。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8%和36.6%,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3%和17.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个月。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联合HIFU治疗晚期宫颈癌局部复发,毒副反应小,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IL-2和IL-18在肿瘤的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ELISA法检测了45名食管癌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IL-2和IL-18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与之相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并且随着食管癌的进展,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2水平降低(P<0.05)而IL-18升高(P<0.05).结论血清IL-2和IL-18的水平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反映食管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GEM)对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改变和凋亡影响,及其放疗增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分单纯培养细胞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吉西他滨组及吉西他滨联合放疗组(联合放疗组);单纯照射组采用源皮距(SSD)为100 cm,剂量2 Gy,6 MV光子线照射;吉西他滨组采用MTT法选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IC10)即为GEM的最佳实验浓度;联合放疗组采用最佳实验浓度的GEM加上述同等条件的照射剂量和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经MTT法检测显示,GEM在0.020-0.030μmol/L之间时为最佳实验浓度。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细胞在S期时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G2/M、S期比值变化最为明显;细胞凋亡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采用GEM浓度为0.02,0.03μmol/L时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吉西他滨可以具有放射增敏和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吉西他滨能改变A-549细胞生长周期并诱导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NP(NVB DDP)与EP(DDP Vp 16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 ,将 72例初治的中晚期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以NP与EP方案化疗 2个周期 ,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有效率 (CR PR)各为 50 0 %和 2 7 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全身状况治疗组也有明显改善 (P <0 0 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 ,重度白细胞下降和静脉炎发生率各为 55 6 %和2 5 0 %及 16 7%和 9 1% ,治疗组重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NVB DD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可作为中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