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的实验研究。方法:6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5组,每组12只,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除外正常组,其余各组采用DMH/DSS复合法制备溃结癌变模型,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予不同剂量美沙拉嗪干预9周。第9周末将全部小鼠脱椎处死,截取全部结肠(回盲部-肛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肉眼可见浆膜层散在、多处息肉状隆起变化,镜下见腺体萎缩、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癌变;低剂量组肉眼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部分可见溃疡样改变,镜下见黏膜充血肿胀,部分腺体萎缩;中、高剂量组肉眼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镜下见黏膜上皮脱落,充血肿胀,未见溃疡及癌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具有防治溃结相关癌变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捷壮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35-3536
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的危重病,可分为慢性隐匿性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急性大量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失血量大于1 000 ml或全血量的20%,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是较为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10%,60岁以上急性大量出血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 ~ 50%[1].本文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有效处理,对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捷壮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94-1694,1687
目的比较善得定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42例予善得定0.1mg静注,后以25~50μg/h持续静滴。16例予垂体后叶素以0.2~0.4U/min的用量持续静滴。2组药物连用3d。结果善得定组、垂体后叶素组用药后出血控制率分别为84.2%、69.2%,平均止血时间为(18±12)h、(28±20)h,24h内控制出血率达36.6%、24.7%。2组出血控制率、平均止血时间及24h内止血率均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善得定优于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非创伤性预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6~2015-01河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2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清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清白蛋白(ALB)、门静脉内径(PV)等水平变化。结果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大,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T、T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减少,CHE含量明显下降,γ-GG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PV明显增大。结论尽早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评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联素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符合诊断标准脂肪肝患者,并设30倒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粗。应Elisa技术,Real-timePCR技术检测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联素含量及其mRNA变化。结果NAFLD患者脂联素含量减少,其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l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含量增多,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和脂联素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占据重要地位,这意味着调控胆固醇调节元件鲒合蛋白-1表达和脂联素分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应用40mg/d的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4d;对照组口服1mg/kg泼尼松,治疗时间为4w,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w和3个月时,完全+部分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3个月治疗的反应率低于治疗4w时的反应率。治疗组在治疗的d5、4w以及3个月时,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不良反应小,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捷壮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85-188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36例RE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奥美拉唑组20例,1:7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共8周;法莫替丁组16例,1:7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2、4、6、8周末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反流症状评分,并于8周末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治疗2周末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每2周末症状评分均依次下降(P〈0.05),明显低于法莫替丁组(P〈0.05)。法莫替丁组每2周末症状评分差异不大(P〉0.05),但第8周末较2周末症状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2、4、6、8周末显效率分别为50%、63%、70%、86%,高于法莫替丁组的25%、30%、41%、64%。治疗8周末复查胃镜奥美拉唑组20例食管炎全部痊愈,而法莫替丁组痊愈8例。结论与法莫替丁比较,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具有症缓解率高、作用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更好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CT、内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对98例肝硬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MOF患者中死亡40例(40.8%),无MOF者257例,共死亡12例(4.67%),两组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8例MOF中2个器官衰竭76例,死亡18例(24%),3、4个器官衰竭22例全部死亡;两者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MOF并非少见,病死率随受累脏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西咪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病人分成3组,14例予奥美拉唑40mg,2次/d。12例予潘托拉唑40mg,2次/d。9例予西咪替丁0.8g,静脉滴注,3次/d。3组药物连用3d。结果:奥美拉唑组、潘托拉唑组、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4±0.4)、(1.3±0.3)、(3.3±1.1)d,最短止血时间分别为0.8、0.7、1.9d,止血率分别达92.9%、100%、77.8%。两组质子泵抑制剂平均止血时间、最短止血时间、止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最短止血时间、止血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方面,奥美拉唑与潘托拉唑疗效相当,均优于西咪替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常见发病因素,研究其病因分布情况及与病情轻重的关系,了解血尿淀粉酶水平对AP的诊断价值,提高AP的诊断、防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163例AP患者资料,了解其病因分布情况及与病情轻重的关系、各因素的发病率。结果 163例中胆道疾病76例(46.6%);暴饮暴食或高脂餐47例(28.8%),酗酒26例(15.95%),高酯血症11例(6.74%),其它3例(1.84%)。147例血或尿淀粉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或以上)。结论胆道疾病仍是AP的主要病因,暴饮暴食或高脂餐、酗酒病因不容忽视,高脂血症病因有明显上升趋势,血、尿淀粉酶的测定仍然是最常用快速而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对AP复发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