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索脑脊液(CSF)中Delta-like-1(DLL1)的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3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2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颅内转移瘤(肿瘤组)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患者CSF中DLL1的含量。结果各组CSF中DLL1的含量,结脑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别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SF中DLL1的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葡萄糖、氯化物及颅内压均无相关性。结论 DLL1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筛选出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丙戊酸镁缓释剂500mg/d,连用14d;赛乐特片20mg,每天早饭后顿服。对照组:单服赛乐特片20mg,每天早饭后顿服,对症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稳压、降糖)2组相同。结果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在治疗后6d,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9d,HAMD评分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疗效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率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更佳,起效时间早,不良反应少,故临床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耐受性好,可以缩短病程,改善抑郁症状,解除患者病痛,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caveolin-1在其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大鼠MSCs,采用RNA干扰技术,把Rn-siRNA-caveolin-1转染进第10代大鼠MSCs.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大鼠MSCs caveolin-1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分析.盐酸法舒地尔诱导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大鼠MSCs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NF-M和GFAP的表达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在非接触模式和接触模式下观察MSCs成像及其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未转染组MSCs表达caveolin-1,转染组MSCs表达caveolin-l-siRNA显著降低.②诱导前大鼠MSCs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和NF-M.诱导后各组均表达NSE和NF-M.其中,转染组的NSE和NF-M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各组GFAP的表达率均小于5%.③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未转染组大鼠的MSCs以长梭形为主,细胞突起较多,且多集中于胞体一侧;转染组大鼠MSCs的细胞突起对称分布于胞体两侧.两个组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凹陷,环绕在细胞核周边,转染组的凹陷数量明显多于未转染组.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下从细胞膜的水平观察,caveolin-1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清中Delta-like-1(DLL1)的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45例,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6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19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DLL1的含量。结果各组血清中DLL1的含量,结脑组与病脑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L1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OCI)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95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6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均14d;对照组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日2次、低分子肝素钠6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均14d。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14d 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Barthe1)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14d后,ESS增分率分别为(42.5±10.2,28.3±7.8),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在后循环脑梗死的急性期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灯通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每次滴注时间≥ 50 min,2次/d(用药时间间隔≥ 6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灯通脑胶囊,1.4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自我效能问卷(SSEQ)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胺氧化酶(PAO)、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对照组的76.7%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SSEQ评分均显著增高,NIHSS评分则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SS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Vm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RI及血浆FIB、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m显著更高,大脑中动脉RI及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vWF、PAO及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对血清VEGF、vWF、PAO和MMP-9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 丹灯通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整体疗效显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抑制血栓形成,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水平在儿童颅内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颅内感染患儿50例(结脑20例,病脑20例,化脑10例)以及非颅内感染患儿(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患儿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水平。结果结脑组患儿CSF中可溶性DLL1的水平明显高于病脑组、化脑组及对照组(2.89±1.72 ng/mL vs 0.14±0.14 ng/mL,0.27±0.21 ng/mL,0.13±0.12 ng/mL;P<0.01);结脑组患儿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水平也明显高于病脑组、化脑组及对照组(12.61±6.45 ng/mL vs2.28±2.27 ng/mL,2.38±1.79 ng/mL,2.26±2.10 ng/mL;P<0.01);病脑组、化脑组与对照组相比,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DLL1的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指标,在结脑诊断中可能有潜在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喜普妙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33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和结合组;针刺治疗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奇经,穴取足三里、四神聪、太阳穴为主,1日1次,10d 为1个疗程;西药组采用喜普妙片剂口服(20mg qd)治疗,10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结合组,把两项治疗方法相结合.观察2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体疗效和抑郁量表积分,6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三组治疗后,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随访调查支持以上结论.结论针刺结合喜普妙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径变化率(FMD)的变化及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的ACI患者90例(ACI组)、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非ACI对象9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ox-LDL、PAPP-A、HCY、FMD进行对比,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NIHSS评分对ACI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的血清ox-LDL、PAPP-A、HCY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的FM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血清ox-LDL、PAPP-A、HCY显著的高于IMT增厚组、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FMD显著的低于IMT增厚组、IMT正常组(P0.05);IMT增厚组的血清ox-LDL、PAPP-A、HCY显著的高于IMT正常组(P0.05),IMT增厚组的FMD显著的低于IMT正常组(P0.05);中重度组的血清ox-LDL、PAPP-A、HCY显著的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FMD显著的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的血清ox-LDL、PAPP-A、HCY显著的高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的FMD显著的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ox-LDL、PAPP-A、HCY、FMD水平较非ACI患者发生显著改变,同时相关因子水平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