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动物细胞培养始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同微生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表达蛋白质因具有蛋白空间折叠和糖基化修饰等功能而备受青睐[1-2]。近年来,蛋白药物的上市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掀起了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热潮。对于倍增时间长、对外界环境敏感、培养难度大的动物细胞,如何完善其培养工艺,提高细胞蛋白表达量,并有效投入大规模生产,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美罗培南的血药浓度,结合其稳定性研究制定临床采样流程,并应用到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加水稀释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Venusil HILIC(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50 mmol·L-1磷酸二氢钾含0.05%甲酸-乙腈(30:70,V/V);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99 nm;柱温40℃;分别考察美罗培南全血、溶血样本在不同温度、不同采血管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美罗培南在0.38~71.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38 μg·m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101.87%~107.8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2.81%;以EDTA-K2为最佳的临床采血管,EDTA-K2管和肝素钠管中的美罗培南能在室温(19~22℃)下稳定4 h;溶血样本在2~6℃冰箱存放7 h稳定,但相对于EDTA-K2管和血浆质控,肝素钠管会使美罗培南检出率偏高;血浆样本在室温(19~22℃)、2~6℃冰箱内6 h、-40℃冻存20 d、-40℃反复冻融3次均稳定。结论:建立的TDM临床采样流程充分考虑了临床采样的实际情况并能确保美罗培南药物的稳定性及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满足临床血药浓度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情况,评估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不同给药方案下%fT>MIC≥50%达标率,为该药临床给药方案的筛选及优化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单药、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固定质量浓度4 μg·mL-1)及头孢噻肟/他唑巴坦(6∶1)对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计算MIC50及MIC90,并统计MIC的分布情况。运用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头孢噻肟/他唑巴坦达目标 PK/PD靶值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相比与单药头孢噻肟,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固定质量浓度4 μg·mL-1)及头孢噻肟/他唑巴坦(6∶1)对于实验菌株的MIC50和MIC90均明显降低。头孢噻肟/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固定浓度4 μg·mL-1)所有给药方案下的CRF均大于90%;头孢噻肟/他唑巴坦(6∶1)仅3.0 g q8h静滴4 h和6 g q24h持续静滴给药方案下CRF大于90%。当MIC≤2 μg·mL-1时,头孢噻肟/他唑巴坦所有给药方案均能使PTA>90%。当MIC≤8 μg·mL-1时,q8h及24 h持续静滴方案下的PTA>90%。结论:对于国内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头孢噻肟/他唑巴坦钠(6∶1)的配伍明显提高了头孢噻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当MIC≤2 μg·mL-1时,可以选择头孢噻肟/他唑巴坦2 g q12h给药方案,对于高MIC菌株,日剂量不变时,q8h方案比q12h方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江  陈又南  段嘉川  曾理  李尤  王莉 《药学学报》2007,42(5):470-474
为了研究ErbB受体与蛋白激酶B在心力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建立快速起搏诱导恒河猴心力衰竭模型。采用颈总动脉插管技术,测定左心室最大压力上升速度(LV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观察脑钠肽(BNP)含量;采用RT-PCR方法测定ErbB2、蛋白激酶B(PKB)、Bcl-xl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激酶B活性(phospho-PKB,即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水平)及凋亡相关基因Bcl-xl的蛋白水平。快速起搏诱导心力衰竭模型恒河猴心肌收缩能力显著下降,心衰标志物脑钠肽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bB2,PKB及Bcl-xl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活性显著下降,Bcl-xl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快速起搏所致猴心衰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ErbB2、下游蛋白激酶B、凋亡抑制基因Bcl-xl表达水平下降及蛋白激酶B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获得对大肠杆菌氨酰合成酶具有高度正交性的琥珀抑制tRNA,建立了一种基于可诱导高拷贝质粒的筛选系统。利用乳糖操纵子对oriL复制子进行调控,有IPTG存在时使其携带的琥珀抑制性tRNA大量转录。正交性不高的琥珀抑制性tRNA大量转录时导致宿主菌死亡,只有携带高正交性的琥珀抑制性tRNA的克隆可以存活,从而达到筛选目的。利用这一筛选质粒,构建了琥珀抑制性tRNA突变文库,并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与大肠杆菌氨酰tRNA合成酶具有高度正交性的突变体,并利用含琥珀抑制突变的半乳糖苷酶突变体进行了验证,证实利用可诱导高拷贝的筛选质粒可筛选出高正交性的琥珀抑制性tRNA突变体。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解四川省人群死亡及重点慢性病发病、患病的情况,更好地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在四川省长期开展了死亡登记、肿瘤发病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伤害监测、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的工作,通过医院报送和人群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死亡、发病和患病信息,并对流行现况进行了分析。2015年四川省人群粗死亡率647.98/10万,人均期望寿命76.42岁,慢性病死亡构成呈上升趋势;2013年成人高  相似文献   
7.
收集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临床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应用价值。众多学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时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倡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iRNA-451/MIF通路在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为PD认知障碍提供治疗新思路和方法。方法 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干预PD小鼠模型脑组织中miRNA-451表达,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小鼠进行认知行为学评估,qPCR、免疫组化、尼氏染色检测干预前后脑组织miRNA-451/MIF分子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存活、海马区细胞形态。结果 MPTP腹腔注射会引起小鼠认知行为受损(P<0.01),脑组织内miRNA-451表达增加(P<0.01),认知更差的小鼠miRNA-451表达更多(P<0.05)。人为降低miRNA-451表达后可以改善MPTP腹腔注射引起的认知功能受损(P<0.05),增加脑组织内MIF表达(P<0.05)并且缓解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受损(P<0.01),减少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受损。结论 miRNA-451/MIF可能参与PD认知障碍的发生及发展,干预miRNA-451/MIF表达可为治疗PD认知障碍提供新方法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川省40岁及以上非吸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到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检测及体格检查,对慢阻肺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了2 039名非吸烟者,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4.2%,慢阻肺诊断率为0.7%,肺功能检查率为2.4%,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的增长、14岁以前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接触二手烟、出现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是保护因素。结论四川省40岁及以上非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慢阻肺诊断率及肺功能检查率低,应针对危险因素及低诊断率和低肺功能检查率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深入分析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迎随补泻的具体内容,认为迎随补泻的关键是把握针刺补泻的时机。在迎随补泻中,首先要感知到穴位之中经气的存在,然后在气机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进一步体察经气的盛衰变化,把握住经气运动来去和聚散的时机,及时应用或补或泻的针刺手法。迎即夺其盛,引邪气外出,为泻;随即济其衰,使正气复聚,为补。迎随补泻的具体操作展现了针刺补泻的原始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