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其中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性因素,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脑组织中水分的非正常集聚,伴有脑容积的增加,导致颅内高压,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到目前为止,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机理仍不很清楚,其发生机理的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脑出血6个月内神经行为学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神经行为学得分、患侧病灶周围以及健侧相应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为研究脑出血后遗症期工作打基础。方法用高血压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根据Bederson评定方法记录脑出血后1,3,6个月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得分;同时在640倍镜下,在患侧脑病灶周围选5个视野对病灶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进行计数,然后算每个视野的均数和标准差;在健侧脑的同样部位也进行同样的计数和统计。结果(1)3个月内,正常血压脑出血组神经行为学得分从7.2±0.7下降到6.3±1.5(t=3.0689,P<0.01),6个月时下降到5.8±1.8(t=4.0982,P<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神经行为学得分3个月内从8.5±0.7下降到7.3±0.9(t=3.5968,P<0.01),6个月时下降到6.1±0.5(t=8.0134,P<0.01)。(2)所有脑出血组术后6个月出现脑萎缩和脑皮质变薄。(3)所有脑出血组1,3,6个月时病灶周围及健侧相应区域的胶质细胞数量均较术前大量增加(P<0.01),且以3个月时为高峰。(4)神经行为学改变与患侧、健侧胶质细胞数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联系r=0.9879(P<0.01)和r=0.734(P<0.01)。结论(1)脑出血后确实存在着自然恢复的现象。但同时出现的脑萎缩,脑皮质变薄的现象提示似乎神经行为学的改善与脑皮质的功能关系并不大。(2)6个月内病灶周围的胶质细胞的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针组和电针组,通过给予不可逃避足底电击诱导无助样行为和给予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检测无助行为制备获得性无助亚急性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给予连续5 d百会穴电针,假针组在穴位旁给针但不通电。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假针组和电针组大鼠的强迫游泳挣扎时间显著下降(P<0.01),敞箱试验水平总位移和直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给予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强迫游泳挣扎时间显著升高(P<0.01),敞箱试验水平总位移和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P<0.01),而且电针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获得性无助抑郁大鼠表现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亢进,应用电针可产生抗抑郁效应,电针可能是通过拮抗HPA轴功能亢进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尾核多巴胺代谢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在活体内微透析技术,观察大鼠在不同强度运动时及运动后尾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一二羟笨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时尾核细胞外液中以DOPAC含量增高;运动后细胞外液中DA、DOPAC和HVA含量均增高,其中DOPAC和NVA的增高程度取决于运动速度。提示尾核多巴胺代谢与运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校实验生理科学实验课的探索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一个主要手段。1999年我校开设了实验生理科学实验课,即将传统独立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这三门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实验学科,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实验生理科学中主要实施内容之一,它的开展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促进。1探索性实验的实施办法所谓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自己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指导下,设计方案经审核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后方能获得通过并付诸实践,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最后写成论文并进行答辩,时间约为3个星期。探索性实验的具体程序一般为:①首先由较高年资的教师介绍与探索性实验相关的知识。如医学科研的选题和设计;医学科研的意义等;②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一般3~4人为一组;③学生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设计方案;④由带教老师收集实验设计方案,并审核评阅实验方案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⑤获得通过的实验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结果处理;⑥学生撰写论文并...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基础医学教育应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实验生理科学———作为一门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有机融合的实验学科,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更应该进行综合性整体化知识教育,将素质教育引入教学过程。如何融素质教育于实验生理科学的实验课教学之中,我们做了不懈的努力。1实验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与素质教育实验生理科学的教学改革了实验教学模式,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课有机地融合,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以生理科学实验方法为主线,系统地开设实验项目,使固定的单一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实验内容变为相对可变的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实现实验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实验生理科学开设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实验和实验设计,有利于师生素质的提高。1.1基...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钙离子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3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每组10只。安静组、力竭运动组喂普通饲料,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在饲料中加入15%螺旋藻干粉喂养,共喂养4周。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运动至力竭,跑台速度16m/min,坡度为-16&;#176;,力竭标准为动物已跟不上预定速度,经电刺激尾巴仍不能继续往前跑。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后即刻断头处死,同时亦将安静组处死,迅速取心室肌组织,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钙离子浓度、磷脂酶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钙离子浓度和磷脂酶A2活性:力竭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组[(21.12&;#177;2.66)μmol/g,(13.68&;#177;2.90)μmol/g;(31.66&;#177;4.83)μmol/g(16.83&;#177;4.45)μmol/g;(1792.44&;#177;145.48)μkat/g,(604.09&;#177;53.04)μkat/g,q=16.97,10.54,39.21,P&;lt;0.01],螺旋藻力竭运动组[(17.40&;#177;1.38)μmol/g,(20.74&;#177;4.01)μmol/g,(1040.75&;#177;59.81)μkat/g]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q=451,7.76,24.80,P&;lt;0.01)。②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力竭运动组明显低于安静组[(306.09&;#177;9444)μkat/g/g,(474.29&;#177;.2750)μkat/g,q=22.86,P&;lt;0.01]。螺旋藻力竭运动组[(372.60&;#177;19.61)μkat/g明显高于力竭运动组(q=22.86,P&;lt;0.01)。结论:力竭运动引起心肌线粒体丙二醛、钙离子浓度及磷脂酶A2活性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造成心肌线粒体和心肌的损伤;螺旋藻可抑制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的上述变化而起到保护心肌,抗运动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bFGF组,每组又根据观察时间不同分为1、3、7d组,每组8只,采用胶原酶脑内定点注射建立脑出血模型,各组大鼠到相应时间点后处死取脑,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bFGF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3、7d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能有效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从而对脑出血后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美兰  李倩茗 《针刺研究》1990,15(4):264-268
<正> 大脑皮层体感Ⅰ区、Ⅱ区、额叶皮层等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也有研究表明PAG是电刺激脑、和吗啡、内啡肽、脑内微量注射产生镇痛作用的最有效部位。PAG内阿片受体分布密集,内啡肽含量很高。电刺激大鼠PAG能进一步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损毁大鼠的PAG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因而认为PAG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强度运动时大鼠伏隔核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伏隔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差异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变化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训练大鼠在跑步机上步行或跑步。将微透析管埋值于左侧伏隔核。测定安静时、步行或跑步时及运动停止后持继进行时的多巴胺及其产物。数据用t检验处理。结果:步行时DOPAC和HVA较安静时增高12.09%(P〈0.01)和10.98%(P〈0.01),跑步时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