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35篇
预防医学   188篇
眼科学   139篇
药学   197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肝"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缘于"肝"与目的特殊联系,亦在于由糖尿病(消渴)发展至消渴目病过程的病机演变规律。消渴日久,耗竭肾阴,肾为肝之母,肾亏日久,"母病及子",累积肝脏,并发目疾。消渴与消渴目病的防治,均宜"壮水清火",消渴以肾虚为本,治宜"壮水",以肾为主;合并目病以相火为标,治宜"清火",以肝为先。故临床防治消渴目病常在补肾经方基础上,辅以清泻肝火之品,巧用其归经特点与轻清上浮之性,使药达病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腰背疾恙之治每每求取于委中穴,其效必应,此为前贤经验所得,明代医家徐凤据此撰歌赋曰:"腰背委中求"。笔者通过对中医学经络、脏腑及西医学解剖层次、血液成分等方面论述,为"腰背委中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借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其内涵更为丰富。现代医家对委中穴的运用包括针刺、灸法、穴位贴敷及注射等方式。以委中穴为基础并据证配穴施于患体,则其疾祛。笔者藉阐析"腰背委中求"古今之见解及基于委中穴之治疗方式,意在示人古今并重之要,在熟谙古籍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羽翼以现代科学技术佐证之、佐助之,以期委中穴用治腰痛病可广为医家所资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苷调节白细胞介素(IL)-33/基质裂解素2(ST2)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灌胃生理盐水)、DR模型组(大鼠建立DR模型后,灌胃生理盐水)和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建立DR模型后,分别灌胃75 mg·kg^(-1)、150 mg·kg^(-1)、300 mg·kg^(-1)黄芩苷),所有大鼠均以右眼为实验眼。FFA检查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1、IL-6、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R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右眼眼底新生血管增多,荧光素渗漏明显;与DR模型组相比,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右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减少,荧光素渗漏减少;随着黄芩苷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均为P<0.05)。结论黄芩苷能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激活,减轻DR大鼠体内炎症水平,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升高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恶性肿瘤短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手术的16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并记录术后1 a复发情况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与患者术后恶性肿瘤短期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前CA199、CEA升高均与术后1 a内肿瘤复发有关(均P<0.05);术前CA125、AFP升高均与术后肿瘤短期复发无关(均P>0.05)。术前CA199、CEA升高均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即服化疗药物可能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CA199、CEA升高均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即服化疗药物可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进步与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对患者的对症护理,更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病情的影响,患者的情绪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敏感与脆弱,此时就需要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来帮助患者调节心理情绪,树立积极治疗与生活的态度,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所以在护理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文中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对如何做好外科术后心理护理教学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检查方法。 方法:采用组胺检查法对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进行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并与现行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加标回收率86%~117%;豚鼠法方法特异性(真阴性率)100%,灵敏度(真阳性率)70%,猫法方法特异性100%,灵敏度70%;四个实验室室内重复性分别为82%、75%、83%、81%;实验室间重复性为92.9%~96.4%.结论:该方法准确与猫法相当、重复性好,可作为降压物质检查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手术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收住持续性房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复发组,19例)和窦律维持组(窦律组,41例)。分别比较2组射频消融手术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改变,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较窦律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肺静脉隔离(CPVI)+其他消融比例高于窦律组(t=11.257,χ^(2)=2.121,P<0.01);消融后,窦律组血浆NT-proBNP下降高于复发组(t/P=2.988/0.004);和复发组相比,窦律组左心房内径缩小,左心室内径减小,LVEF增加,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3,9.214,8.652,65.32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OR=1.23,95%CI 1.056~1.558,P=0.012)和术前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大小(OR=2.01,95%CI 0.928~4.347,P=0.023)是消融术后房颤是否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后能够减少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6 min步行试验距离,改善左心功能。术前左心房内径大、房颤持续时间长是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眼内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长期存活率低,易于肝转移。MicroRNA(mi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微小RNA,参与调节信使RNA的转录后翻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链(长度大于200 nt)核糖核酸,不具有蛋白质编码的功能。有研究表明,miRNAs和lncRNAs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到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近五年关于miRNAs和lncRNAs对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机制影响研究新进展,以期发现更多的可用于该病诊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眉下皮肤切口矫正中老年女性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优缺点及适应征。

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30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所有患者提上睑肌功能正常(均不伴先天性及获得性上睑下垂),手术主要指征为上睑皮肤松弛,尤其外侧松弛明显30例患者均行眉下皮肤切口手术。评估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松弛程度及手术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3.20±7.10(40-64)岁,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有效改善。术后1mo,52例效果优,8例效果良。应用客观Strasser系统评价术后1、6mo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得分均在0-1分之间,效果优。患者术前不满意的眉毛位置与眉形均有效改善、额纹及鱼尾纹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对结果满意。未见伤口裂开、眼睑闭合不全、严重增生性瘢痕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眉下皮肤切除术是一种矫正中老年上睑松弛的有效手段。该手术不仅保留了传统上睑成形术的优点,还可以同时改善眉的位置与形态,并可保留眼睑原有形态,术后皮肤瘢痕小、外观良好,满意度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