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 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 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药敏率及菌株亲缘性关系,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oprD2膜孔蛋白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60.00%,敏感率均为40.00%;样本聚类分析示存在7个克隆传播.结论 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院2008~2010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其院内、外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临床微生物标本收集方法,2008~2010年临床科室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32 531份,分离出1 212株大肠埃希菌,按统一的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在尿、痰标本中检出率高;该菌广泛分布于院内各科室,以门诊、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检出构成比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美洛培南、呋喃妥因、磷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院内各科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升高,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分布及常用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对检出的1840株大肠埃希菌标本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到1840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清洁中段尿液63%(1 148/1822),伤口分泌物16.5%(300/1822),痰液11.7(213/1822),血液4.5%(81/1822).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 83.2%,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 78.4%,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 68.5%,对环丙沙星、头孢呋辛钠 、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大于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3%.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治疗COPD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吸病房及呼吸监护病房(RICU)住院的111例COPD患者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5.0%,以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1%,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32.8%,以白色念珠菌及酵母样真菌感染为主。细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均有较高而药性,对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最敏感。本组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均为100.0%敏感,除了光滑念珠菌对依曲康唑为100.0%耐药外,其他真菌对依曲康唑为100.0%敏感。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分离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较高,不容忽视。各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药敏测定,合理应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baumannii,MDRAB)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TDR-200B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在2011~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共分离126株MDRAB,该菌临床分离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患有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重大外科手术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呈高水平耐药。结论我院MDRAB检出频率逐年上升,临床分布不均,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电图(ECG)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7例因胸痛入院患者24小时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T(cT-nT),同时记录心电图(ECG)结果。以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通过分析IMA、cTnT、ECG单独或联合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评价三者联合在ACS早期诊断的的应用价值。结果IMA诊断ACS的敏感性为83%,高于cTnT(23%)、ECG(42%),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8%,与三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有相对较高的阴性预示值。结论IMA、cTnT、ECG三者联合在ACS早期诊断能力优于单独应用,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 4类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膜孔蛋白基因.结果 20株MDRPA中A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TEM(100.0%),B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IMP(75.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PDC(100.0%)和DHA (3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无检出;oprD2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提示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1号株TEM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TEM-1基因,IMP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IMP-1基因;9号株DHA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DHA-1基因.结论 产TEM、PDC、IMP型基因少数并产DHA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是该组MDR-PAE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在室间质评(EQA)中不时发现采用相同反应原理,试剂盒说明书给出的试剂各组份在反应液中的终浓度与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相应文件给出的相同,即试剂盒供应厂家所称谓的"IFCC"法,但EQA回报结果与同方法组靶值确存在一个明显误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