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泛应用于高加索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诊断的两个微卫星在中国汉族及壮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是否存在群体差异。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与PKD1连锁的两个微卫星,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DNA序列测定检测PCR产物。结果AC2.5和SM7两个微卫星:(1)在汉族中分别观察到10和11个等位基因,期望杂合度分别为68.4%及77.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8及0.77;(2)在壮族中分别观察到8及9个等位基因,期望杂合度分别67.1%及57.5%,PIC分别为0.67及0.57;(3)6个AC2.5等位基因的频率及8个SM7等位基因的频率存在群体差异(P<0.05)。结论AC2.5和SM7在汉族和壮族中均高度多态(SM7在壮族中稍差),可用于汉、壮族人PKD1基因诊断。同时,这两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群体差异,在应用它们进行基因诊断和疾病关联性研究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对中国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家系成员进行症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与PKDl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小卫星体DNA遗传标记,进行基因连锁的家系分析。结果 对一个APKD家系中的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呈阴性结果的6个孩子做出了症前基因诊断:5个孩子(5~15岁)携带PKDl基因;仅1个11岁女孩是正常的个体。结论 能够应用PCR技术对中国的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成员快速、准确地做出症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症状前诊断,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PKD1位点两侧的微卫星SM7,CW2,AC2.5和KG8为遗传标记,对广西柳州地区10个APKD家系97名成员(包括29名APKD患者)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 被检测家系疾病均与PKD1连锁,并确定了7名28岁以下无症状且B超未发现脏囊肿的个体为PKD1基因携带者,从而作出症状前诊断。结论 现阶段应用微卫星遗传标记进行基因连  相似文献   
5.
1960年Miiller Eberhord及Kunkel首先描述了人的Clq成份,1971年Yonemasu及Stroud介绍了Clq的化学性质及结构特点。此后认识到它是补体系统的识别单位,是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起点。Clq分子上的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积聚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并被活化,导致补体系统出现链锁反应。血清Clq水平下降常意味着补体第一途  相似文献   
6.
血清补体第一成分(C1q)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的活化,目前认为有两个途径——典型途径和旁路途径,前者活化顺序是C1、4、2、3、5→9,后者是由一些C3活化因子(备解素,、B因子、D因子、前C3NeF因子、IgG、IgA、frypsin、Plasmin及细菌多醣类毒素等)作用于C3,超越了C1、4、2,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CR方法对中国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与PKD1位点连锁的高多态性的微小卫星体DNA为遗传标记。进行家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Babb等人提出“中分子量物质假说”,认为分子量300~1500dalton的物质能产生尿毒症毒性症状。我室从1984年起测定了16例慢性尿毒症患者血、尿、腹水中中分子量物质,观察了血中中分子量物质含量与神经病变的关系,并与肾功正常的肾病患者组及正常人组做了对比。我们认为测定中分子量物质对于观察尿毒症患者神经系统病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基因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扩增与2号染色体上Ⅳ型胶原α3和α4链基因(COL4A3/COL4A4)连锁的微卫星遗传标记CA11、PAX3、D2S401及与X染色体上Ⅳ型胶原α5链基因(COL4A5)紧密连锁的微卫生遗传标记2B6、DXS101,找出家系中与疾病连锁的单体型,并计算出Lod Score值,从而判定是否存在连  相似文献   
10.
薄基底膜肾病相关基因COL4A5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3例薄基底膜肾病家系COL4A5基因突变的分析,探讨薄基底膜肾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了解薄基底膜肾病与Alport综合征的联系,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家系遗传咨询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方法 使用PCR-SSCP的方法,对COL4A5基因的51个外显子进行分析,对SSCP异常者测序。结果 在1个家系中发现COL4A5基因的669位的鸟嘌呤突变为胞嘧啶,导致Ⅳ型胶原α5链第156位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而且该突变随疾病分布。结论 一部分薄基底膜肾病可能和Alport综合征均为发生在同一类基因(COL4A3、COL4A4、COL4A5)上的遗传性肾脏病,由于杂合状态或突变位置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