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临床难题对腹腔脏器的大体解剖学进行再研究.会获得一些有助于推动临床进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幽门梗阻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将 10例因幽门梗阻行胃切除病人在术后 2 4h给予能全力 ,整个过程持续 10d。肠内制剂的投入通过经胃空肠吻合口留置于空肠的鼻空肠管。结果 术后第 7天均转入正氮平衡 ;前白蛋白 :术前为 0 12± 0 0 3g/L ,术后第10天为 0 16± 0 0 7g/L。转铁蛋白 :术前为 1 8± 0 3g/L ,术后第 10天为 2 2 0± 0 4 7g/L。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术前与术后 10d统计学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因幽门梗阻而行胃切除 ,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包膜外瘤体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切除技巧。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包膜外瘤体切除治疗的26例肝血管瘤资料,术中均行血管瘤包膜外切除,切除瘤体37个,术中出血200~1200 ml,平均460 ml。同时行胆囊切除4例。结果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2例,右膈下包裹性积液2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血管瘤复发。结论严格掌握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包膜外瘤体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最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5位,占肿瘤死亡人数的4.9%,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头部主胰管结石(PHDS)取石手术的这一临床难题。方法 总结3例PHDS病人的医疗教训,设计并施行了经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后侧径路切开胰头部主胰管的取石手术(PPRS手术)。结果 施行PPRS手术的首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治愈。结论 PPRS手术是治疗PHDS病人的一种简易、方便、安全的手术,但应根据共存于病人的其它病理情况,组合施行其它手术,如胰体、尾部主胰管明显增粗,则尚需行胰-空肠Rou  相似文献   
6.
由主胰管部份或间隙堵塞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简称COP)在诊断、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等方面均是临床棘手难题。本文总结4例的诊治经验,并讨论有关本症的几个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5至65岁,4例均具有摄食荤菜后诱发急性胰腺炎病史,其中1例女性,在每次月经来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93例,术后出现PGS 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术后使用镇痛泵是PGS的高危因素。经非手术治疗,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对老年患者需慎用术后镇痛。胃瘫治疗需综合处理,胃镜刺激有助于PGS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管损伤即时修复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损伤即行修复术中新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肝外胆管损伤13例资料,其中10例损伤发生于肝外近侧各段胆管。该10例中除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点状”损伤仅行局部吸引引流外,另9例的处理中均采用由细线稀疏缝舍、短期胆管内支撑,以及局部持续吸引引流组成的“技术链”;13例中另3例均为胆道探条致胆总管远端穿通伤(PIDC),该3例均行Oddi’s括约肌成形术(OSP),并经壶腹部直视下缝合戳孔(SHDC)。结果:肝外近侧胆管损伤的10例,术后均无胆瘘及胆道狭窄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在并发PIDC的3例中,2例术后无并发症治愈,另1例术时行胆道造影(10CG)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及ARDS,该例经相应治疗后也获治愈。该3例中1例术后3年因屡发逆行性急性胆管炎而再行胆-肠Roux-Y吻合术。结论:采用“技术链”处理肝外近侧胆管损伤可获理想治疗效果;对并发PIDC患者不宜采用10CG进行诊断,如伴oddi’s括约肌狭窄或壶腹部结石嵌顿选行OSP及SHIDC手术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紧急处理与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2年间经治的ACS6例的临床资料。6例中4例行急诊腹腔减压并治疗原发疾病。另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行急诊手术的4例均获救治,各例经腹腔减压后各种紊乱的生理指标即时恢复正常;保守治疗的2例均死亡。结论 急诊行腹腔减压是治疗ACS的唯一的有效方法。针对各种可以导致腹内压异常升高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预防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0、IL-12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作用。方法分别收集自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前、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IL-10、IL-12水平,采用FACS Calibur3.0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进行各组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外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患者(P<0.05);结直肠癌术前、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清IL-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前、术后患者之间以及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之间外周血清IL-12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h细胞比例数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P<0.05),Ts细胞比例数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NK细胞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P<0.05)。结论不同临床时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严重障碍,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紊乱,不仅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助于控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