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炎时维生素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对维生素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肺炎患儿26例,男14例.女12例,健康对照组30例。于肺炎极期和肺炎恢复期分别取血,采用荧光法,专人检测维生素A含量,与对照组血维生素A含量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肺炎过程中维生素A变化的特征。结果肺炎极期患儿血维生素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恢复期维生素A含量回升.结论肺炎时存在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现象,炎症使维生素A消耗增加.  相似文献   
3.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豚鼠呼吸力学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由肺泡I型上皮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种由磷脂、中性脂肪及特异性蛋白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存在于肺泡表面,起着降低肺泡气液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塌陷的作用。目前发现末梢支气管表面也存在PS[1,2],并发挥降低表面张力,维持末梢细支...  相似文献   
4.
氨溴索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观察氨溴索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pulmonary surfactant system,PSS)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6只豚鼠分4组,即正常组、致敏组、哮喘组、哮喘+氨溴索组,采用电子显微镜组织法观察各组PS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电镜下超微结构显示:(1)哮喘组PSS层丧失正常的连续结构,出现断裂,脱落入肺泡腔或聚集成块现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空泡化。(2)哮喘+氨溴索组PSS层  相似文献   
5.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指全身造血组织中的异形组织细胞及前身细胞异常增生,是一组具有不同性质和细胞来源的异质性疾病,其中以淋巴细胞来源为主,来源于单核-巨核细胞系统的真性恶性组织细胞病极为罕见.日前我们发现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缓解哮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哮喘的关系。方法:①测定肺灌洗液总磷脂、饱和磷脂及总蛋白含量;②观测PS表面活性;③哮喘发作后给予PS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哮喘时灌洗液中总磷脂、饱和磷脂无改变;蛋白质显著增加(P<001);②灌洗液中PS活性明显降低,表现为最小表面张力增加、恢复系数减小和稳定系数降低;③哮喘时动脉血氧分压、肺顺应性、潮气量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给予PS后10分钟上述指标开始变化,30和60分钟则分别较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①豚鼠哮喘发作时存在PS相对不足或功能不良;②给予外源性PS能缓解哮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ECCAB)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例首次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分为ECCAB组(A组)及OPCAB组(B组),每组8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术后第1、2天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CD4^ 、CD8^ ,并计算CD^4 /CD^8 。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相比,两组患者于术毕、术后第1天IL—6上升,CD^4 下降(P<0.05),且A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B组IL—6、CD^4 于术后第2天与麻醉后比较已无差异,而A组仍高于麻醉诱导后。CD^8 两组变化趋势相同,于术毕下降最低,逐渐恢复,但至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后。结论 与ECCAB术相比,0PCAB全身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的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8.
系统探讨α-2b干扰素在呼吸道感染儿对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的消除效应。CVB-Ag阳性呼吸道感染病儿3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6例,下呼吸道感染22例,年龄2~10岁,平均4.55+3.81岁,男21例,女17例。分A(18例),B(20例)2组。CVB-Ag和CVB-IgM测定采用ELISA法。α-2b干扰素,皮下或肌肉注射5~7天,每天100万U。连续3周观测2组CVB-Ag阳性率变化,并分析CVB性心肌炎发生率。结果显示:(1)用α-2b干扰素后1~2周抗原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2)用α-2b干扰素后CVB性心肌炎发病率明显降低(P<0.01)。(3)α-2b干扰素不良反应轻。提示α-2b干扰素有快速消除CVB抗原的功效,并对降低CVB性心肌炎的发病有益。  相似文献   
9.
张倩  方超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10-111,113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病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7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实验室诊断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DNA定量与HBeAg具有相关性(P〈0.01)。(2)HBV—DNA定量与ALT、AST、GGT结果具有相关性(P〈0.01)。(3)HBeAg与ALT、AST、GGT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1)HBeAg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HBV—DNA定量是评价体内病毒复制更直接的指标。(2)HBV—DNA定量结果与肝功能受损情况相关,高病毒载量是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住院儿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近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认识柯萨奇病毒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观察了796例病儿,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18例、肺炎179例、哮喘106例、心肌炎155例、紫癜19例,其他疾病8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B组(CVB)的抗原(CVB-Ag)和抗体IgM(CVB-IgM)。结果:(1)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CVB阳性率分别是47.25%和48.0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哮喘、心肌炎和紫癜儿CVB阳性率分别是62.265、61.25%和68.42%,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CVB阳性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P<0.05);(3)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儿CVB感染发生率均低(分别是15.73%和3.33%),两组间无差异。结论:CVB感染与小儿多种疾病相关,尤其应该重视研究CVB感染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和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