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0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210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456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446篇
内科学   857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4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767篇
综合类   3163篇
预防医学   1576篇
眼科学   146篇
药学   1097篇
  5篇
中国医学   1410篇
肿瘤学   2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0篇
  1965年   11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支具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单纯采用普通固定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对照组(21例),采用改良张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去除支具和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背伸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改良张力支具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去除支具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4.47±12.37)° vs.(88.85±8.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0.31±16.87)° vs.(135.66±12.86)°,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78.84±5.04)分vs.(73.80±4.46)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7.52±12.30)° vs.(93.00±8.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1.42±17.02)° vs.(137.19±12.80)°,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80.15±5.24)分vs.(74.95±4.18)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使用改良张力支具可以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靛蓝(indigo, IDG)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人巨噬细胞(THP-1来源)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分别用0.4、4、40μmol/L的靛蓝作用于THP-1细胞炎症损伤模型1 h,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白介素(IL)-1β、IL-6、IL-8、IL-23p19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的mRNA表达的变化;ELISA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8、IL-23p19和TNF-α的含量差异。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靛蓝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细胞IL-1β、IL-6、IL-8、IL-23p19和TNF-α的转录水平(P<0.05)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8、IL-23p19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9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保守治疗、并符合诊断标准的颅脑损伤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其他患者家属和护工中招募健康对照组共36名。采用Oddball范式对受试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定受试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P300的潜伏期、波幅以及MoCA和MMSE评分,比较P300潜伏期、MoCA和MMSE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MoCA和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08±4.29)分vs.(27.36±1.20)分,(22.53±3.54)分vs.(28.11±1.09)分,t=-12.510、-9.041,P均<0.05];研究组P300潜伏期高于对照组[(406.08±26.95)ms vs.(367.08±22.50)ms,t=6.665,P<0.05],波幅低于对照组[(7.76±0.90)μV vs.(9.87±0.99)μV,t=-9.459,P<0.05]。在研究组中,P300潜伏期阳性检出率和MoCA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均高于MMSE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χ2=5.675、7.604,P均<0.05)。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或许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NP和β-caten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30例接受手术切除的SACC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P、β-catenin在SA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CNP、β-catenin的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CNP在SACC组织细胞核中大量表达,β-catenin在SACC肿瘤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部分胞核。PCNP、β-catenin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CC组织中PCNP、β-catenin的表达与神经侵袭有关(P<0.05);SACC组织中PCNP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01)。结论PCNP和β-catenin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升高,推测其可能与SAC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索E3泛素连接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介导的碱基切除修复蛋白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降解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OGG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KP2的结合能力。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过表达模型细胞中SKP2的蛋白表达。通过转染SKP2质粒,增加SKP2的表达并观察细胞中OGG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OGG1蛋白存在泛素化修饰。UbiBrowser软件预测能与OGG1结合的潜在E3泛素连接酶,并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SKP2与OGG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氧化损伤环境下,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表达出现先下降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UVB照射10 min时SKP2表达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组和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007、0.920±0.008和1.330±0.020,与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空白对照组、UVB组、UVB+转染空载质粒组和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OG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01、5.05±0.16、5.20±0.07和3.83±0.10;与UVB+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OG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3泛素连接酶SKP2能够促进OGG1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内部损伤性DNA的累积,从而导致A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喉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头颈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在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呼吸道恶性肿瘤放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喉癌等头颈肿瘤相关性研究等方面,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近年来治疗前血浆纤维蛋 白原水平与不同恶性肿瘤尤其是喉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喉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在常规促排卵方案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助孕方对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促排卵方案治疗: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连续5?d服用枸橼酸氯米芬片50?mg/d,若未排卵,则下一周期用量增加50?mg/d,最大量可至150?mg/d ;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1?mg/d,若有排卵则于排卵10?d后停药,若未排卵则服药至月经周期第20天;若发现优势卵泡,待其直径达18?mm时肌注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组在常规促排卵方案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助孕方。2组患者疗程均设为3个月经周期,如有妊娠,则结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治疗组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A型内膜率为57.97%(40/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25/80) (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动脉PI与R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常规促排卵方案基础上加用益肾助孕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调节子宫内膜类型,提高子宫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为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提供良好条件。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益肾助孕方;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