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对小儿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对照组(P<0.01),而单纯性肠梗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对早期诊断肠绞窄有重要意义,可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而血清磷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肠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5-01-2009-06收治的22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治愈21例,死亡1例,患儿平均住院21~46 d。痊愈后无功能障碍。结论小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凶险,其抢救成功率与患儿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有关,要做到早诊断,早切开,局部处理与全身用药并重等综合治疗,其中早期做出诊断,及时切开引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23d,因“腹胀10d”入院。查体:精神反应好,全腹高度膨隆,有张力,左中腹可触及约16cm×18cm×18cm大小肿物,质中等偏硬,固定,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不清,叩诊为实音,肠呜音较活跃。腹部CT检查示:左侧腹腔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影,呈囊实状,可见钙化影,肿块推移肠道向右下移位。  相似文献   
4.
戴建东 《工企医刊》2001,14(5):18-19
作者自1990年以来进行了34例末节断指原位缝接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29例,女5例,年龄最大者49岁,最小者13岁。根据1977年Elsahy提出的方法将末节断指划分为A、B、C、D四个断面。本组D平面2例,C平面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儿睾丸附件的发生率、形态结构及其与附件扭转的关系。方法对64例行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共64个睾丸进行观测,探查有无附件存在、存在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结果小儿睾丸附件的发生率为92.0%,睾丸附件的带蒂率为90.3%。结论了解睾丸附件的发生率及部位、形状、大小,有助于附件扭转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颇为少见,发生率约占腹部手术的3%~4%[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以致延误治疗时机[2]。我院小儿外科1996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7例术后肠套叠误诊病例,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10个月。原发疾病及术式:因急性肠套叠行肠套叠手法复位、阑尾切除及回盲部固定术4例,因膈疝经腹行膈疝修补术1例,因先天性巨结肠行巨结肠根治术1例,因先天性肛门闭锁会阴瘘行Pena术及乙状结肠造瘘术1例。1·2确诊经过及治疗7例均于术后3~5天出现腹胀,频繁呕吐胆汁样物或自胃管内引流…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腹腔镜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先天性巨结肠15例,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壁3个孔进镜和操作钳,腹腔镜直视下分离病变的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于肛门齿状线上5mm切开直肠粘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3mm,此处切断直肠肌鞘,分离直肠至腹内直肠游离处,拖出正常的结肠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4h,术后24h能排气排便。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打击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睾丸附件扭转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附件为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肾管或副中肾管的残留结构,可以发生扭转引起阴囊急症,且与睾丸扭转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我院2001-2005年共治疗小儿睾丸附件扭转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婴幼儿巨结肠经肛门Ⅰ期Soave根治术后的排便控制功能。方法:2001年7月~2006年3月行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40例,年龄为25天~3岁。术后定期随访患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5年。对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术后1年行钡剂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结果:获访35例,根据李氏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21例,“良”者(4~3分)14例,无"差"病例,便秘1例,小肠结肠炎2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扩张段、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度正常。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均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结论:应用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可以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起病急、进展快,可致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故临床对影像检查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