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46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624篇
预防医学   59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312篇
肿瘤学   5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7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类型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住院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病组111例(肺结核组103例和肺外结核组8例),非结核病组29例。同时采用外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3种方法检测各组患者的标本,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在结核病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39%、37.84%和64.86%,与非结核病组比较(27.59%、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在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72.41%、0.869、92.7%、67.7%。IGRA和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0%、72.41%、0.934、93.0%、84.0%。结论IGRA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最高;IGRA和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医生诊断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比应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SIS)与植皮术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36例,根据缺损面积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补片组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9.0 cm×3.5 cm,平均5.3 cm×2.1 cm,采用SIS治疗;植皮组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9.0 cm×4.0 cm^16.0 cm×9.0 cm,平均12.0 cm×8.5 cm,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促进软组织缺损愈合的效果,记录术后14 d、21 d、28 d、3个月创面区愈合情况,并随访评估创面区愈合后的外观、色泽、弹性、感觉恢复与部分肌腱外露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外观、色泽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均恢复良好.补片组感觉恢复优14例(66.6%),良5例(23.8%),差2例(9.6%);植皮组感觉恢复优9例(60.0%),良4例(26.0%),差2例(14.0%).创面愈合效果补片组优14例,良5例,差2例;植皮组愈合优9例,良4例,差2例.结论 SIS能快速、有效的刺激机体再生出表皮组织,并且新生的表皮经过生长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瘢痕增生,是一种手部小面积浅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饮茶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发病的关联。方法采用动态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6—2008年、2011—2012年、2013—2014年分别随机抽取浙江省德清县2个、6个和7个农村社区未患糖尿病的27 841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于2018年12月通过德清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饮茶及饮绿茶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德清县27 841名农村社区居民中,有饮茶习惯者10 726名(38.53%),其中饮绿茶者8215名(76.59%)。至2018年12月,德清县27 841名农村社区居民中新发T2DM 883例,发病密度为4.43/千人年,有饮茶习惯者和无饮茶习惯者发病密度分别为4.07/千人年和4.71/千人年,其中有饮绿茶习惯者发病密度为3.79/千人年。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务农、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饮食偏好、体质指数、是否高血压、是否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家族史后,有饮茶习惯的农村社区居民T2DM发病风险为无饮茶习惯居民的0.79倍(95%CI 0...  相似文献   
6.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10亿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我国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抗菌肽LL-37下调的主要原因,因此维生素D缺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 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补充维生素D后LL-37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5-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并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患儿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随访12个月,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检测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的变化。结果 45例患儿完成了随访,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浆25-羟维生素D3、痰上清LL-3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治疗前,血浆25-羟维生素D3、痰上清LL-37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血浆25-羟维生素D3与痰上清LL-37呈正相关(r=0.505,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这种作用可能与LL-37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发育变化模式对不同性别、不同时期儿童甲状腺容积增大趋势的影响以及女性青春发育启动是否存在协同效应,为降低成年后甲状腺异常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海门市、浙江省玉环市各选定1所小学,将所有8~10岁儿童共784名纳入“8~10岁学龄儿童队列”;同时,分别在上述3地各选定1所初中,将所有11~13岁初一年级女生共491名纳入“11~13岁青春期女童队列”.基线及1年后随访时,采用B超法测定儿童甲状腺容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等体格发育指标,收集清晨随机尿样并检测其中尿碘含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甲状腺容积(V)等指标的变化.根据BMI和WC的变化高低(差值d),将研究对象归为“BLWL(BMI低、WC低)”“BLWH(dBMI低、dWC高)”“BHWL(dBMI高、dWC低)”及“BHWH(dBMI高、dWC高)”4类发育变化模式.结果 经偏相关分析,基线或随访时甲状腺容积大小和BMI,WC均有较强关联(P值均<0.05);8~ 10岁男生组中甲状腺容积变化与BMI及WC变化均有关(P值均<0.05),8~10岁女生组中甲状腺容积变化仅与WC变化有关(P=0.03),11~13岁女生组中未发现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不同模型中校正基线年龄、地区、尿碘差值等变量后,8~10岁男生中BHWH类儿童甲状腺容积增大的可能性是BLWL的2.70(95%CI=1.29~5.66)倍;11~13岁女生中,BLWH,BHWL及BHWH类研究对象甲状腺容积增大的风险分别是BLWL的2.46(95%CI=1.31~4.61)、2.16(95%CI=1.15~4.03)及1.79(95%CI=1.07 ~ 2.99)倍;初潮年龄及发育变化模式对甲状腺容积变化趋势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49).结论 儿童青少年甲状腺容积随体格发育的进展而增大,不同发育变化模式对于甲状腺形态变化有影响.要避免儿童期的肥胖(尤为关注中心性肥胖),及时识别并有效干预甲状腺形态异常,以降低成年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UPLC-ESI-HRMS方法同时测定藏药小大黄Rheum pumilum及酒炙、炒炭、蒸炙3种炮制小大黄中11种成分。方法 色谱采用KinetexTM C18色谱柱(150 mm×4.6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进样量1 μL,柱温32℃。质谱采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所测11种成分没食子酸、表儿茶素、虎杖苷、土大黄苷、木犀草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0.999 1,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1.31%~107.08%,RSD在1.73%~3.58%。小大黄炮制后没食子酸、虎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在酒炙、炒炭中没食子酸、大黄素含量均显著升高,炒炭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降低,虎杖苷含量在所有炮制品中均显著降低。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及灵敏度高,可用于小大黄及其3种炮制品11种成分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小大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抗击疫情和保障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开展了传染病防护技能专项培训。在本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按“三区两通道”设置模拟隔离病区、开发传染病防控专项培训课程,对全体医护人员(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护技能、进出隔离病区等项目实景培训及实战练习。以期迅速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护技能和防护下临床操作的熟练度、精准度,在更好地治疗患者的同时,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同时也说明在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置模拟隔离病区、开设传染病防护技能课程,并纳入常态化培训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