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背景: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有研究显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目的:评价胃液固有荧光光谱、pH值和潜血检测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19例行胃镜检查者的胃液标本,有效例数为712例(其中胃癌24例,重度异型增生1例)。将胃液离心、过滤、稀释10倍,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固有荧光光谱检测;使用试纸检测胃液pH值和潜血。结果: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P1、P2、P3和P4四个峰,胃癌组P2、P4的荧光强度P2FI、P4FI显著高于各胃内良性病变组(P<0.05)。参照既往研究结果,以P2FI≥111.80(发射光波长为320~360nm)作为恶性病变判定标准,以胃镜活检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0.3%。胃癌组的胃液pH值显著高于除胃溃疡组外的其他胃内良性病变组(P<0.05),但其胃液潜血阳性率与各胃内良性病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45岁以上的受检者中,以P2FI≥111.80或胃液pH≥5作为恶性病变判定标准,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1.4%。结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如要推广应用于胃癌的筛查和诊断,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但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包括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和pH值检测在内的胃液检测,将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随访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初诊时及1年后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在初诊前3个月内和随访前3个月内的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调查维持治疗情况.结果 ①老年组严重食管炎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5% Vs0.9%,P<0.05).②24h食管pH监测显示:老年组中pH<4大于5 min的次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症状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5).③随访期间,老年组持续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2);以PPI为主要治疗的患者多于后者(P=0.04);其症状积分与24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严重食管黏膜损伤,其食管酸反流严重程度重,症状与病理性酸反流的相关性高;更需要长期维持药物治疗,且更需要较强的抑酸治疗.  相似文献   
3.
魏颖  徐志洁  丁士刚 《胃肠病学》2013,18(7):437-439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的癌前病变。BE患者的胆汁反流往往较非BE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常见且更为严重,反流的胆汁酸刺激食管上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簇、炎症因子,引起DNA损伤,进而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参与BE的恶性转化。本文对胆汁酸在EAC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关EAC预防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病例简介 女,65岁,主因“上腹痛36小时”于凌晨2点来我院急诊就诊。36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伴后背不适,喜前倾坐位,曾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呕吐后腹痛略有减轻,在外院诊断为“急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不同亚型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及其对患者自然病史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考虑GERD的患者行胃镜和24h胃食管pH值监测,询问并填写症状问卷,调查反流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患者自填SCL-90评分表。对初诊后1年以上的患者再次进行症状和治疗情况询问。结果115例患者随访12~37个月,平均(18.0±6.1)个月。GERD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及异常项目数高于正常值;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和异常项目数等项高于正常值;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躯体化、精神病性和异常项目数高于正常值,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病理性酸反流的NERD患者中,随访时有症状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其他及总分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在GERD患者中,持续用药组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6项因子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非用药组。结论GERD患者总体及其不同亚型均有多种异常精神心理特征。在无病理性酸反流的NERD患者中,精神心理异常是影响其长期症状有无的重要因素。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宜采用持续性药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组及症状重叠(overlapped,OL)组。问卷调查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严重程度,经胃镜、黏膜病理、5 h不透X线标记物胃排空试验及饮水试验检查。分析不同亚型患者之间Hp感染、胃排空功能和感觉阈值的差异,以及单一症状与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8例患者。EPS组的Hp感染率(10/28,35.71%)明显高于PDS组(8/50,16.00%)(P=0.038)和OL组(3/30,10.00%)(P=0.021)。腹胀症状患者的Hp感染率低。PDS患者的胃排空延迟率明显高于EPS组。早饱症状患者的胃排空率明显高于无早饱症状者。腹胀、餐后饱胀患者及嗳气症状者的最大耐受阈值降低。结论不同亚型FD患者Hp感染率不同,但症状及胃排空功能和感觉功能异常与Hp无明显相关性。FD患者的胃排空及感觉功能改变与某些特定症状关系更为密切,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主导症状。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10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尤其是重症A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科病房2007年收治的80例轻症AP患者和22例重症AP患者的病因和诱因、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轻症AP患者和重症AP患者的首位病因为胆源性,分别占62.5%(50/80)和59.1%(13/22)。在实验室检查中,除Ranson指标外,重症AP患者C反应蛋白〉150 mg/L的比例(53.3%)显著高于轻症AP患者(7.7%)。在治疗方面,重症患者需要更加积极的药物治疗、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术、空肠营养等微创治疗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支持。治疗后除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无一例死亡,仅2例重症AP患者经保守治疗不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结论测定C反应蛋白〉150 mg/L有助于判断AP病情轻重。对于重症AP患者,应积极开展ERCP、超声引导下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空肠营养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支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开腹手术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导致门静脉脾胃区压力超过正常,又称"脾胃区门脉高压"、"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其中多数由于胰腺慢性炎症或肿瘤引起,因此又常称"胰源性门脉高压".肝外型门脉高压占全部门脉高压的5%~10%,而RPH约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1],因此本病临床少见,常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伴便秘患者与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及其异同。方法顺序纳入男性PD伴便秘患者15例及男性FC患者45例,均经全结肠镜或结肠钡灌肠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经直肠肛门测压,分析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参数及感觉参数,将排便障碍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障碍(F3a)及排便推进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PD伴便秘组年龄(70±11)岁,FC组年龄为(68±1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伴便秘组直肠静息压较FC组偏高[9.0(4.0,15.0)mmHg比6.0(3.0,9.5)mmHg,1mmHg=0.133kP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两组肛管静息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17.2)mmHg比(59.7±20.4)mmHg,P=0.152]。缩紧肛门时,PD伴便秘组的肛管最大缩榨压及持续缩榨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FC组[(136.9±43.8)mmHg比(183.0±62.1)mmHg,P=0.010;(823.5±635.7)mmHg·s比(1392.4±939.9)mmHg·s,P=0.033]。模拟排便时,PD伴便秘组的直肠力排压及肛管力排剩余压也明显低于FC组[22.0(15.0,30.0)mmHg比42.0(31.0,55.0)mmHg,P=0.000;(46.3±23.3)mmHg比(77.9±35.1)mmHg,P=0.002];两组力排时的直肠肛管压差均为负值,异于正常排便压差,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伴便秘患者排便障碍以F3b型为主(10/15);FC组中以F3a型多见[46.7%(21/45)];但两组的排便障碍类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PD伴便秘患者及FC患者的直肠扩张初始感觉阈值分别为(91.3±56.9)ml与(67.2±38.9)m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两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PD伴便秘患者及FC患者均存在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异常。与FC患者相比,PD伴便秘患者的缩肛及力排的重要参数值明显降低,且测压分型以F3b型为主,感觉阈值有升高趋势。上述指标可作为PD伴便秘患者直肠肛门测压的特征参数,对PD发病机制的理解及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夏志伟  王琨  段丽萍  徐志洁 《医学争鸣》2008,29(13):1238-123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05/2008-04在我院进行食管测压的患者138(男70,女68)例,年龄(49.3±14.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