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胡检生  徐南平 《黑龙江医学》2011,(12):886-888,891
目的 探讨高渗血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防治MODS提供有价值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8-01~2011-07间,我院PICU收治的165例MODS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值变化,按照血浆渗透压计算值将MODS患儿的分为高渗组与非高渗组,比较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3.
4.
血小板计数异常与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 (PC)在炎性疾病中的消长规律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的 78例测定二次以上的血小板计数异常儿 ,把PC <10 0× 10 9/L归入PC减少组 ,PC >35 0× 10 9/L归入PC增高组 ,调查其原发病 ,了解PC异常与病程以及预后的关系 ,观察PC与WBC、RBC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78例中 6 5例为PC升高组 ,最高为 2 0 0 0× 10 9/L ,13例为PC减少组 ,最低为 2 0× 10 9/L ,二组各死亡 2例 ,死亡率分别为 3.0 7%和 30 .76 %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PC升高组的死亡儿均死于不可逆的原发病 ,似于PC升高的炎性反应无关 ;PC减少组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 ,2例在短时间内下降 >5 0 % ,而存活儿的PC均升至 10 0× 10 9/L以上。未见PC、WBC和RBC三者之间的消长规律。结论 PC升高提示炎性反应 ,在危重儿中PC常降低 ,猜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DIC时消耗增加以及在内脏器官中扣押 ,其下降的程度和速度以及再次升高的快慢与预后有关 ,PC易监测、价廉 ,可作为监测危重儿疾病趋势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4岁,汉族,因间歇咳嗽3年、加重一个月伴发热、气促于2004年某日入院。患儿1岁左右开始间歇出现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拟诊“感冒”,经抗感染治疗数天后缓解,但间隔1~3个月又发作,汗较多,精神、食欲较差,不爱吃油腻食物,大便常含有不消化物,间有便秘,但无呕吐腹胀史。3岁后患儿咳嗽渐加重,并出现气促,经抗炎治疗后可缓解。一个月前开始发热(T38.4℃),咳嗽、痰黏稠不易咳出,气喘,无咯血、胸痛,汗多,精神食欲较差,大便不成形,含不消化物,每日2~3次。曾在当地妇幼保踺院住院治疗20余天,先后4次摄胸片提示:“肺炎”,二次痰培养提示:生长克雷伯菌、真菌,经先锋必、氧哌嗪青霉素、  相似文献   
6.
望指纹是儿科独特的诊断方法,因食指内侧的络脉也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故望指纹与诊寸关尺脉的原理是同出一辙的。兹观察75例厌食症分型与指纹色泽如下:本文选择1984年至1985年我科确诊的“厌食症”(根据江育仁主编的《中医儿科学》中拟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政府、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为分析我省儿科急诊特点。探讨儿科急诊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对我院急诊科近1年来收治的1707例急危重患儿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陶瓷膜用于糖渴清精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陶瓷膜孔径和工艺参数等对糖渴清精制的影响.采用优化条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00nm陶瓷膜对煎煮液进行微滤,主要目标成分的收率88.9%~96.4%.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省儿童意外损伤中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 ,以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 方法  以我院PICU 10年内抢救婴儿捂热综合征 5 19例 ,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 9E)中损伤的外部原因作为本次分析标准。 结果   5 19例为我院同期住院病例的 0 3 3 % ,为PICU的 7 6% ,占儿童意外损伤病例 46 2 % (5 19/112 5 )。多见于乡村 ,市区有上升趋势 ,以 2个月龄组小婴儿多见 (2 9 6% ) ,每年 1月份为发病高峰。本病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达 19 3 % ,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结论  本病关键在于预防 ,改变往日陈旧陋习 ,加强对小婴儿科学越冬知识宣传力度 ,制订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治疗胃痛方中加用蒲公英 15~ 30 g,可取泄热、通滞、止痛、消痛之效 ,仅举例说明之。刘某 ,女 ,34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近 10年。自诉 :胃脘呈烧灼样痛 ,伴腹胀 ,嗳气 ,纳呆 ,形体消瘦 ,神疲乏力 ,夜寐不宁 ,手足心发热 ,小便黄 ,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胃镜检查示 :萎缩性胃炎、胃窦部炎性息肉。病理活检诊断为 :萎缩性胃炎。方拟 :玄胡索、川楝子、沙参各 15 g,麦冬、枳壳、夜交藤、杏仁各 12 g,百合 2 0 g,鸡内金 6 g,柴胡、甘草各 10 g。煎水取汁连服数剂 ,上症减半 ,唯胃脘灼痛如故 ,故在上方中加蒲公英 15 g,再服 10余剂 ,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