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磨牙信息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磨牙症监测仪客观评价稳定型咬合板与尖牙高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 0名磨牙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受试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于低于息止颌位 0 5mm的高度分别制作稳定型咬合板与尖牙高型咬合板。应用自行研制的磨牙症监测仪监测每名患者治疗前后的磨牙时间与磨牙次数。结果 尖牙高型咬合板组患者磨牙时间与磨牙次数明显减少 ,治疗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 ;稳定型咬合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监测数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磨牙症监测仪能自动测量和记录戴咬合板的磨牙症患者的磨牙数据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尖牙高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稳定型咬合板。  相似文献   
2.
磨牙症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磨牙症患者牙合接触的特征 ,探索牙合因素与磨牙症的关系。方法 :用T -scanII型咬合分析仪对 2 3名磨牙症患者与 13名对照者分别进行正中牙合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 ,测量闭合接触时间、前伸与侧方牙合分离时间 ,观察平衡侧牙合干扰出现的情况。结果 :磨牙症患者的闭合时间小于对照组 ;侧方牙合分离时间比对照组长 ;与对照组相比多数磨牙症患者出现平衡侧牙合干扰。结论 :平衡侧牙合干扰可能是与磨牙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的牙合因素  相似文献   
3.
磨牙症患者牙合磨损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磨牙症患者He磨损的部位与程度,分析磨牙运动的特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4名磨牙症患者进行检查及模型分析。对每个牙磨损程度与部位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左右同名牙磨损无差异。上下同名牙磨损不完全相同;尖牙的磨损最严重;侧方磨动所致的磨损远远大于前伸磨动所致的磨损;牙弓的中段磨损最严重。结论 磨牙运动主要以侧方运动为主,以尖牙磨损最严重,尖牙磨损对磨牙症的发生发展是一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
儿童(牙合)接触面积及(牙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乳牙列、混合牙列、年轻恒牙列的[牙合]力、[牙合]接触面积,分析不同牙列在最大牙间交错位(ICP位)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用T-扫描系统测定乳牙列21名、混合牙列26名、年轻恒牙列28名正常[牙合]者ICP位的[牙合]力、[牙合]接触面积的大小及其牙位分布情况。【结果】乳牙列、混合牙列、年轻恒牙列ICP位咬合时的[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依次增加。乳牙列、混合牙列ICP位咬合时的[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轻恒牙列ICP位咬合时的[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男、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年龄是影响[牙合]力、[牙合]接触面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不同牙列发育阶段,性别对儿童[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的影响不同;ICP位咬合时磨牙区是[牙合]接触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磨牙症患者(牙合)磨损的部位与程度,分析磨牙运动的特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4名磨牙症患者进行检查及模型分析,对每个牙磨损程度与部位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左右同名牙磨损无差异,上下同名牙磨损不完全相同;尖牙的磨损最严重;侧方磨动所致的磨损远远大于前伸磨动所致的磨损;牙弓的中段磨损最严重。结论 磨牙运动主要以侧方运动为主,以尖牙磨损最严重,尖牙磨损对磨牙症的发生发展是一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6.
压力痛阈测试(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作为定量感觉测试的一项指标已经被用于颞下颌关节病的临床研究,其在揭示疾病疼痛的发生机制、预测疾病发展过程、判断不同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等方面有巨大作用。本文就PPT在颞下颌关节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磨牙症是对人类咀嚼系统及全身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磨牙症的病固、分类、磨牙特征与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磨牙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磨牙症是对人类咀嚼系统及全身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磨牙症的病因、分类、磨牙特征与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探讨年轻人群的三叉神经区域感觉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0例,平均(24.4±3.52)岁。在眶下神经分布区域(V2)、下颌神经分布区域(V3)的左右侧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女性的C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2);女性的W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温觉刺激更为敏感(P=0.012);女性的HP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34)。V2比V3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01),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V3左右两侧的QST各项指数均无差异。结论:温度和机械的定量感觉测试可作为评价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功能状况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三叉神经和躯干神经的定量感觉在部位、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青年组和中年组健康志愿者各20例,在手背、舌尖、下唇及左右颏部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机械敏感性比手背皮肤高,颏部皮肤的温度敏感性比口内黏膜高;青年组比中年组对温度感觉刺激和机械刺激更为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对温度疼痛刺激更为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度和机械定量感觉测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感觉表型背后的机制,并且为对中国人群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异常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