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阳性妇女感染HPV类型及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44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人, 包括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其高危型HPV均阳性且明确具体分型, 分析人群年龄、HPV感染类型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关系。结果不同HPV感染类型(单一或多重)病人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宫颈病变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HPV亚型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病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阳性总人群和HPV单一感染人群中, 不同宫颈病变分级病人的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HPV多重感染人群中, 不同宫颈病变分级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和感染类型的HPV感染者宫颈上皮病变级别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40岁以下且存在HPV单一感染病人的宫颈上皮恶性病变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9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超声声像表现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不规则肿块形态率(73.17%)、毛刺征阳性率(68.29%)均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不规则肿块形态率(39.29%)和毛刺征阳性率(41.0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31、7.034,均P<0.05);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微小钙化灶阳性征(24.39%)显著低于浸润性导管癌(91.07%),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92,P<0.05);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后方回声衰减率、血流阳性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73、1.516,均P>0.05)。低分化乳腺癌的不规则肿块形态率(65.22%)、血流阳性征(82.61%)均显著高于高分化(21.21%)和中分化(42.42%)乳腺癌,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01、9.040,均P<0.05)。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率、微小钙化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63、1.883、0.014,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类型、组织分级与其超声检查征像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对病理学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手术结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膝关节髌前滑囊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对1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髌前滑囊切除术结合术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其中男6例,女10例;左7例,右9例;年龄35~72岁,平均56岁。术前均行X线、彩超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单纯髌前滑囊炎。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诊,随诊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手术切口均无感染,均甲级愈合。周围无神经瘤性疼痛,无局部压痛,膝关节活动良好。术后4周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一例复发。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髌前滑囊炎具有微创,镜下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损伤周围其他组织,手术彻底不残留等优点。利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使皮肤与髌前筋膜紧密贴合,不留死腔,避免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冷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对新鲜血小板、冷冻血小板及加入GSNO后的冷冻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分子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SNO明显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率;PAC-1变化不显著;CD42b、CD62P变化在新鲜液态血小板组与冷冻血小板组、加有GSNO的冷冻血小板组差别显著;冷冻血小板组、加有GSNO的冷冻血小板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差别不显著。结论:GSNO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保持血小板的功能,可以用作冷冻保护剂。加入GSNO的冷冻血小板可能存在分子重排、结构上的变化及其它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明胶止血海绵填塞中鼻道在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此次在样本选取中,时间段设定在2017年5月~2020年5月,从中抽取了株洲市人民医院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止血方式,观察组采用明胶止血海绵填塞中鼻道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渗血量与满意度。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采用明胶止血海绵填塞中鼻道进行止血以后,从患者的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当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采用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治疗以后,通过采用明胶止血海绵填塞中鼻道的方式进行止血,能够显著的改善渗血量,同时实现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中的选择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8例CSP患者中,2例外院治疗失败转入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予甲氨蝶呤化疗。另外6例首诊患者中,1例单纯米非司酮治疗;1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过程中突发阴道大流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周后行官腔镜CSP病灶切除术;2例行官腔镜CSP病灶切除术;1例宫腔镜检术中大出血、1例官腔镜检发现子宫瘢痕处憩室妊娠,均改行经腹CSP病灶切除修补术。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且成功保留子宫。其中1例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成功;4例药物治疗失败后,2例行官腔镜手术成功,2例行宫腔镜手术失败,改行经腹手术成功;3例阴道大量出血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再予药物或官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结论:CSP的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官腔镜手术治疗均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迅速止血,栓塞术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贮存血小板中NO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对贮存血小板中的NO进行检测。结果 32名献血者贮存血小板的NO浓度为(31.59±16.88)μmol/L。结论硝酸酶还原法可用于贮存血小板中NO浓度的检测,为贮存血小板中NO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non-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Nob-PCOS)患者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Nob-P-COS组)40例,以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健康育龄妇女45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全身和局部身体脂肪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生殖内分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脂代谢指标。结果:Nob-PCOS组空腹胰岛素(INS)、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睾酮(T)分别为9.90±4.40μIU/ml、4.62±0.65mmol/L、2.98±1.02mmol/L、1.72±0.81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4.45μIU/ml、4.37±0.73mmol/L、2.63±0.65mmol/L、1.20±0.62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PCOS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为0.026±0.016,低于对照组的0.05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b-PCOS组躯干脂肪量9081.38±2726.81g,高于对照组的7878.69±1187.4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b-PCOS组躯干/大腿脂肪比为1.51±0.31,高于对照组的1.3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干/大腿脂肪比与ISI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Nob-PCOS患者糖、脂代谢存在异常和胰岛素抵抗;Nob-PCOS组脂肪分布呈男性脂肪分布模式,向心性脂肪分布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百杰依(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即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70×109/L以下21例,定期复查血常规使其自然恢复超过90×109/L,作为自身对照周期(第一周期),在下一周期化疗结束后24h开始应用百杰依1.5m g/d皮下注射,连用4~10天,观察血小板变化为治疗周期(第二周期).同一患者前后化疗方案及剂量强度相同.结果 治疗周期(化疗+百杰依)血小板最低值、化疗第15天血小板数值回升幅度均高于对照周期,血小板恢复至≥90×109/L以上的时间少于对照周期,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以I~I I级乏力、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结论 百杰依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下降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