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C-70培养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C-70培养基对四个型的钩端螺旋体菌种的培养与检定。所培养的菌种,形态正常,运动活泼。以1%种子量(菌液浓度10亿/ml)接种时,培养7天,即能达到生长高峰期。生长浓度比原4·1培养基提高4.5~11.6倍(由原来1.5~2亿/ml提高到10亿/ml左右)。反向炭凝试验测定钩体抗原效价也高出4~64倍(由原来1:128~256++提高到1:1024~8196++)。制成菌苗后,物理性状良好,安全试验符合钩体菌苗制检规程合格标准,抗原经30倍稀释(含菌0.33亿/ml)作保护力试验,免疫动物100%保护。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目前发现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31个省份报告有病人或带菌动物,危害较大.数十年来通过钩体全菌体疫苗的应用,对控制该病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已研制成功双价及多价钩体外膜疫苗.着重介绍了钩体外膜疫苗外膜抗原的性质及其提纯、免疫原性、疫苗制备、疫苗的反应性、血清学抗体效果和现场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还对疫苗大规模预防接种的可行性及其免疫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人体接种后反应轻微。免疫后1~3月抗体有明显增长。外膜菌苗一针注射即能达到或超过普通菌苗全程接种水平。一个月犬型及流感伤寒型抗体增长最高(t>3),黄疸出血型次之(t=1.9),秋季型较低(t=0.l)。三个月四型抗体均以外膜菌苗组高(t>2.5)。六个月两类菌苗抗体虽均明显下降,但仍以外膜菌苗组高(t>2.5)。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第1报道中已指出,应用板式微孔滤膜加压过滤法收集盐变细胞及提纯外膜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流行病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证实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在湖北省荆州市和石首市现场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80000人份,观察48h内体温、局部红肿等副反应和一年内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者发病情况,同时设对照组。结果:所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者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仅2例菌苗接种者有低热和局部红肿,48h后消失,安全性良好。接种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2例,对照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47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保护效果95.57%,95%可信限为85.43%-98.20%;对照组发生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人15例,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效率100.00%,95%可信限下限77.08%。结论: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安全性良好,接种与疫区流行菌群一致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型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人体免疫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钩端螺旋体 (钩体 )外膜疫苗免疫后的人体免疫水平 ,我们对两型钩体外膜疫苗进行了免疫后 1年抗体水平和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现简报如下。1 钩体疫苗和观察对象 钩体外膜疫苗 ,含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每型含量为 2 0 0 μg/ml,批号 :930 0 1、930 0 2。钩体菌体疫苗 ,其菌型与配比同钩体外膜疫苗 ,菌浓度为各含 1 5亿 /ml,批号 :930 0 3,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为本县非钩体病流行区、未接种过钩体疫苗的中学生 ,年龄 15~ 16岁 ,健康 ,无禁忌证。来自本县职业中学、第三中学和城…  相似文献   
7.
我们过去业已证实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一次接种0.1毫升即可保护100%金地鼠免于死亡,接种0.2毫升也可100%保护豚鼠免于发病、死亡或肾脏排菌。为了进一步探明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我们选用秋季群钩端螺旋体56060株制成的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和普通菌苗对人体接种后反应和血清学效果的比较。钩体外膜菌苗组除局部中反应(12.5%)高于普苗组(5.1%)之外,其余与普苗组相似,均较轻微。以抗体水平来看,免疫后1、3及6个月时,钩体外膜菌苗组1针次的GMT均高于普苗组2针次的2~3倍,且有显著性差异(t=2.58,P<0.01)。钩体外膜菌苗较普通菌苗为优。  相似文献   
9.
现用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全菌体菌苗预防钩体病已有显著的预防效果,但因接种剂量大、针次多、人群不易接受、给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于1978年~1984年我们所与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共同协作,先后完成了钩体外膜菌苗实验室小量研制与人体试验观察,结果证实外膜苗既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又有使用方便等优点。然而上述研制只限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勾端螺旋体盐变细胞的制备过程及外膜提纯的简化方法。用上海综合4.1号培养基培养,生长丰盛的钩端螺旋体培养物直接加入8%氯化钠使之盐变,再用0.85~1.2微米的微孔滤膜加压过滤法收集盐变细胞,以1/80蒸馏水洗下,加入等量0.04%十二烷基硫酸纳使外膜溶解,并经低速离心除去圆柱形菌体后予以透析,再经0.45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除菌所得轻微乳光色滤液即为纯化勾端螺旋体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