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缬沙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结果发现,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等血管活性物质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细胞因子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发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观察缬沙坦对肝硬化PHT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NO、TNF α和肝纤维化指标TGF β 1、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的影响,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门静脉内径(DPV)和门静脉流速(VPV)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PHT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脾静脉的内径与流速并计算血流量,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CG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流速增快,门静脉血流量增加,血CGRP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缬沙坦能够通过降低血CGRP水平的途径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GRP、HA、CG、PAI-1的影响.方法: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 po,疗程1 mo.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脾静脉的内径与流速,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CGRP、HA、CG的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PAI-1的水平.结果:缬沙坦可使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流速增快.缬沙坦亦可降低患者CGRP、HA、CG、PAI-1的水平(73.15±14.59 ng/L vs 75.79±15.06 ng/L,422.34±183.94 μg/L vs 498.39±197.53 μg/L,12.50±8.92 mg/L vs 24.23±13.05 mg/L,28.09±10.80 μg/L vs 32.56±11.18 μg/L,均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HT)ET、NO、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3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血清TNF-α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 治疗组在加用缬沙坦后,ET、NO、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ET、NO、TNF-α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改变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降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清TGF-B1、CG和HA浓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3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8)和治疗组(n=18).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GF-Bl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G和HA的浓度.结果 治疗组经缬沙坦治疗后血清TGF.61、CG和H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血清TGF一61、CG和HA浓度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GF.61、CG和HA的水平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